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城市公共步行空间的设计控制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6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4页
        1.1.1 从“车本”到“人本”:当今城市的步行化趋势第11页
        1.1.2 从“空间”到“场所”:城市规划设计价值观的提升第11-12页
        1.1.3 “设计”面向“管理”:我国城市设计角色与职能的拓展第12-13页
        1.1.4 问题的提出第13-14页
    1.2 研究对象及其概念界定第14-19页
        1.2.1 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第14-15页
        1.2.2 城市公共步行空间的概念第15页
        1.2.3 设计控制的概念第15-19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9-31页
        1.3.1 城市公共步行空间的相关研究第19-24页
        1.3.2 设计控制的相关研究第24-31页
        1.3.3 相关研究述评第31页
    1.4 研究内容与意义第31-33页
        1.4.1 研究内容第31-32页
        1.4.2 研究目标第32-33页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33-36页
        1.5.1 研究方法第33页
        1.5.2 研究框架第33-36页
第二章 我国城市公共步行空间设计控制的议题思考第36-46页
    2.1 我国城市公共步行空间的特征认知与现存问题第36-40页
        2.1.1 我国城市公共步行空间的类型与属性分析第36-37页
        2.1.2 我国城市公共步行空间建设的现存问题第37-40页
    2.2 设计控制在城市空间塑造过程中的作用第40-42页
        2.2.1 建立空间的整体秩序第40-41页
        2.2.2 增进空间的公共价值第41-42页
        2.2.3 落实空间的发展愿景第42页
    2.3 城市公共步行空间设计控制议题的提出第42-45页
        2.3.1 城市公共步行空间设计控制的重要性第42-44页
        2.3.2 城市公共步行空间设计控制的涵义第44-45页
    2.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三章 城市公共步行空间设计控制的经验借鉴第46-87页
    3.1 美国第46-68页
        3.1.1 发展历程第47-48页
        3.1.2 设计控制的层次第48-57页
        3.1.3 设计控制实施运作第57-59页
        3.1.4 城市公步行空间设计政策第59-65页
        3.1.5 城市公共步行空间控制目标及内容第65-67页
        3.1.6 小结第67-68页
    3.2 新加坡第68-86页
        3.2.1 发展历程第68-69页
        3.2.2 设计控制的层次第69-73页
        3.2.3 设计控制实施运作第73-75页
        3.2.4 城市公共步行空间设计政策第75-83页
        3.2.5 城市公共步行空间控制内容第83-85页
        3.2.6 小结第85-86页
    3.3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四章 我国城市公共步行空间设计控制的现实困境第87-120页
    4.1 宏观规划层次的设计政策——控制目标指导性弱第87-88页
    4.2 控规层次的设计政策——控制内容实效弱第88-90页
        4.2.1 量化指标的缺失第88页
        4.2.2 实施性内容缺失第88-90页
        4.2.3 控制内容重“分”轻“总”第90页
    4.3 现行技术规定的诸多问题第90-93页
        4.3.1 设计指引的缺乏第90页
        4.3.2 技术规范的局限性第90-92页
        4.3.3 奖励性政策的不完善第92-93页
    4.4 设计控制的过程机制不完善第93-94页
        4.4.1 缺少设计协调者第93页
        4.4.2 审查主体单一化第93-94页
        4.4.3 公众参与度不足第94页
    4.5 珠江新城核心区二层步行系统设计控制实效分析第94-104页
        4.5.1 建设背景第94-95页
        4.5.2 二层步行系统设计控制实效分析第95-102页
        4.5.3 不足之处的成因探讨第102-103页
        4.5.4 借鉴与反思第103-104页
    4.6 深圳22、23-1街坊公共步行空间设计控制实效分析第104-118页
        4.6.1 建设背景第105页
        4.6.2 设计控制过程第105-108页
        4.6.3 步行空间设计控制实效分析第108-116页
        4.6.4 不足之处的成因探讨第116页
        4.6.5 借鉴与反思第116-118页
    4.7 本章小结第118-120页
第五章 面向城市公共步行空间的设计控制框架第120-158页
    5.1 基于城市公共步行空间的设计政策体系优化第120-126页
        5.1.1 设计政策体系梳理第120-121页
        5.1.2 设计政策优化之构想第121-126页
    5.2 城市公共步行空间控制目标体系的构建第126-137页
        5.2.1 城市公共步行空间的“连通性”目标第126-130页
        5.2.2 城市公共步行空间的“场所性”目标第130-137页
        5.2.3 城市公共步行空间的“实施性”目标第137页
    5.3 城市公共步行空间控制内容及要素提取第137-150页
        5.3.1 步行网络控制第138-139页
        5.3.2 步行空间界面控制第139-144页
        5.3.3 街道路面设计第144-149页
        5.3.4 小结第149-150页
    5.4 城市公共步行空间设计控制的实施策略第150-156页
        5.4.1 “编”、“管”结合的设计控制实施机制第150-151页
        5.4.2 设计审查机制的创新第151-152页
        5.4.3 总设计师制度的建立第152-154页
        5.4.4 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第154-156页
    5.5 本章小结第156-158页
第六章 实践研究——以广州市琶洲西区城市设计为例第158-180页
    6.1 研究缘起第158-159页
    6.2 现状概况第159-161页
    6.3 公共步行空间视角下的设计目标解读第161-162页
    6.4 结合实践的公共步行空间控制方法分析第162-177页
        6.4.1 步行网络控制第162-168页
        6.4.2 步行空间界面控制第168-174页
        6.4.3 街道路面设计第174页
        6.4.4 控制要素小结第174-177页
    6.5 琶洲西区公共步行空间的设计控制运作特点第177-179页
        6.5.1 务实的设计政策编制第177页
        6.5.2 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设计要点编制第177-179页
        6.5.3 建立地区城市总设计师制度第179页
    6.6 本章小结第179-180页
结论与讨论第180-183页
参考文献第183-189页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89-190页
致谢第190-192页
附件第192页

论文共1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问题研究--以济南市全福街道为例
下一篇:舒肝扶脾化湿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