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罗《瓦尔登湖》生态自然观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1-14页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四)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一、梭罗《瓦尔登湖》生态自然观产生的背景 | 第16-21页 |
(一) 梭罗生态自然观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16-18页 |
1、工业革命高度发展后的“迷失” | 第16-17页 |
2、时代背景下的精神独立 | 第17-18页 |
(二) 梭罗生态自然观的理论背景 | 第18-21页 |
1、对爱默生自然观的继承与发展 | 第18-19页 |
2、对客观环境产生的的依托与感知 | 第19-21页 |
二、梭罗《瓦尔登湖》生态自然观的历史嬗变 | 第21-33页 |
(一)非机械论的生态自然观 | 第21-22页 |
1、理论时代下机械的生态自然观 | 第21页 |
2、自然界是广阔的平等体 | 第21-22页 |
(二)浪漫主义的生态自然观 | 第22-25页 |
1、浪漫派哲思的引导 | 第22-23页 |
2、浪漫主义的自然意象 | 第23-24页 |
3、浪漫主义拒绝科学的机械划分 | 第24-25页 |
(三)超验主义的生态自然观 | 第25-29页 |
1、“超验”主义的内涵 | 第25-27页 |
2、梭罗与爱默生生态自然观的异同 | 第27-29页 |
(四)宗教色彩的生态自然观 | 第29-33页 |
1、独特的个体宗教观 | 第29-30页 |
2、兼容东方文化经典 | 第30-33页 |
三、梭罗《瓦尔登湖》生态自然观中的生态意蕴 | 第33-40页 |
(一)“尊重生命”:平等对待自然界的一切生物 | 第33-35页 |
1、尊崇生命的存在 | 第33-34页 |
2、恢复自然生命的价值 | 第34-35页 |
(二)“和谐共生”:自然万物是生物共同体 | 第35-36页 |
1、简单生活下的生态责任 | 第35页 |
2、恢复人本身蕴含的自然属性 | 第35-36页 |
(三)“万物有灵”:解构人类的主体地位 | 第36-37页 |
1、任何生命的存在都体现一种宇宙精神 | 第36-37页 |
2、追求自然应有的德性 | 第37页 |
(四)“内在价值”:“弱式”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 | 第37-40页 |
四、梭罗生态自然观对西方整体生态思想建构的影响 | 第40-54页 |
(一)传统的西方生态思想 | 第40-44页 |
1、早期生态自然观的存在依据 | 第40-43页 |
2、人类中心主义的片面性 | 第43-44页 |
(二)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藩篱 | 第44-47页 |
1、西方生态中心主义的降临 | 第45页 |
2、西方生态中心主义的嬗变 | 第45-47页 |
(三)加速了西方环境保护主义的崛起 | 第47-48页 |
(四)造就了西方环境保护主义的理论影响 | 第48-51页 |
1、对史怀泽“敬畏生命”思想的影响 | 第48-49页 |
2、对利奥波德“大地伦理”思想的影响 | 第49-50页 |
3、对罗尔斯顿“遵循自然”的影响 | 第50-51页 |
(五)引发了对现代生态保护观念的启示 | 第51-54页 |
1、重视“精神家园”的建构 | 第51-52页 |
2、选择“断舍离”的现代生活方式 | 第52-53页 |
3、倡导对自然进行生态身份认同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