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文安县配电网线损分析和降损方案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第二章 配电网线损理论基础 | 第14-28页 |
2.1 线损的基本概念 | 第14-16页 |
2.1.1 线损及线损率的定义 | 第14-15页 |
2.1.2 线损的分类 | 第15-16页 |
2.2 线损产生的原因 | 第16-17页 |
2.3 线损的理论计算方法 | 第17-27页 |
2.3.1 理论线损计算概述 | 第17-18页 |
2.3.2 线损理论计算的难点 | 第18页 |
2.3.3 两种常见的理论线损计算方法 | 第18-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廊坊文安县配电网线损计算 | 第28-38页 |
3.1 文安县电网介绍 | 第28-29页 |
3.2 文安县典型 10kV线路线损计算 | 第29-31页 |
3.3 文安县配电网典型代表日线损计算分析 | 第31-37页 |
3.3.1 文安县典型代表日电网情况 | 第31-32页 |
3.3.2 全网线损理论计算结果分析 | 第32-34页 |
3.3.3 35kV线损理论计算结果分析 | 第34-35页 |
3.3.4 10kV线损理论计算结果分析 | 第35-36页 |
3.3.5 380V线损理论计算结果分析 | 第36页 |
3.3.6 各电压等级电网理论线损率对比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廊坊文安县降损方法分析 | 第38-49页 |
4.1 降损方法 | 第38-42页 |
4.1.1 管理降损方法 | 第38-39页 |
4.1.2 技术降损方法 | 第39-42页 |
4.2 文安县配电网线损存在问题 | 第42-43页 |
4.2.1 技术线损存在的问题 | 第42页 |
4.2.2 管理线损存在的问题 | 第42-43页 |
4.3 廊坊文安县降损方法 | 第43-48页 |
4.3.1 技术降损方法 | 第43-47页 |
4.3.2 管理降损方法 | 第47-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