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伯格的技术批判理论及其当代反思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10页
绪论第10-27页
    第一节研究缘起第10-11页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25页
        一原点:在继承和反叛之间第12-16页
        二逻辑支点:技术是可编码的第16-21页
        三落脚点:现代性规划下的可选择性第21-22页
        四结语第22-25页
    第三节研究的重点及难点第25-26页
    第四节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26-27页
第一章技术批判理论的思想背景与现实背景第27-37页
    第一节芬伯格的成长背景第27-30页
        一家庭:作为理论物理学家的父亲第27-29页
        二政治:五月风暴与苏东剧变第29-30页
    第二节技术批判理论的现实背景第30-33页
        一生产方式的变迁:后福特制下的技术第30-31页
        二技术的现实发展:计算机与因特网第31页
        三民主化趋势:多元的新社会运动第31-33页
    第三节技术批判理论的思想背景第33-37页
        一工具理论与实体理论第33-34页
        二法兰克福学派与技术理性批判第34-35页
        三法国理论:福柯与拉图尔第35-37页
第二章芬伯格和法兰克福学派:技术批判与工具理性批判第37-57页
    第一节从海德格尔到法兰克福学派:合理性批判的发展第37-44页
        一社会与技术的聚合:从海德格尔到马尔库塞第38-40页
        二两种类型的批判:从马尔库塞到哈贝马斯第40-43页
        三技术批判理论的预备期:作为马尔库塞的学生第43-44页
    第二节从合理性批判走向社会建构主义:技术批判理论的基本内容第44-50页
        一建构的开端:两级工具化与双面理论第44-46页
        二建构的逻辑支点:技术代码第46-47页
        三建构的结论:实质偏向与形式偏向第47-50页
    第三节走向技术政治学:技术批判理论的激进潜能第50-57页
        一参与者利益:技术民主中的主体第50-52页
        二技术微政治学:民主干预与局部叙事第52-57页
第三章从马克思走向福柯:技术批判与权力批判第57-77页
    第一节芬伯格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反思第57-66页
        一重思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之争第58-62页
        二技术中的激进潜能:新的解放可能第62-63页
        三对芬伯格对马克思革命理论反思的再反思第63-66页
    第二节芬伯格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反思第66-71页
        一设计批判:技术内部的权力之争第66-68页
        二操作自主性:权力斗争下的主体第68-69页
        三对芬伯格设计批判的再反思第69-71页
    第三节“福柯之后的马克思”:技术批判与权力批判的相遇第71-77页
        一引入权力批判:作为对马克思的补充第71-73页
        二全景敞视监狱:技术政治学的理论生发点第73-74页
        三对芬伯格技术政治学的再反思第74-77页
第四章技术批判与现代性批判第77-89页
    第一节现代性理论图景第78-82页
        一理论前提:三种现代性批判传统第78-80页
        二一条折中的道路:在社会建构主义与技术理性批判之间第80-82页
    第二节现代性是可选择的吗?第82-89页
        一多元文化下的多元合理性:以日本围棋游戏为例第83-85页
        二从统一到多样化:可选择的现代性第85-87页
        三对“可选择的现代性”的反思: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第87-89页
结语第89-93页
参考文献第93-99页
致谢第99-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内容特征的图像检索系统设计
下一篇:Hedgehog通路抑制剂GDC-0449诱导胎鼠腭裂模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