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体物料无尘转载溜槽的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 1.1.1 转载溜槽的研究背景 | 第9页 |
| 1.1.2 转载溜槽的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1.3 转载系统的发展历程 | 第10-11页 |
| 1.2 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1.2.1 离散单元法 | 第11页 |
| 1.2.2 离散单元法的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 1.3 散料输送的发展研究 | 第12-14页 |
| 1.3.1 散料输送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3.2 散料转载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4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1.5 小结 | 第14-16页 |
| 第2章 离散单元法及其在EDEM中的应用 | 第16-22页 |
| 2.1 离散单元法的原理与接触模型 | 第16-19页 |
| 2.1.1 离散单元法的基本原理 | 第16页 |
| 2.1.2 离散单元法的颗粒模型 | 第16-17页 |
| 2.1.3 离散单元法的接触模型 | 第17-19页 |
| 2.2 EDEM软件简介 | 第19-21页 |
| 2.2.1 离散单元法求解的组成部分 | 第19页 |
| 2.2.2 离散单元法的求解方法 | 第19-20页 |
| 2.2.3 时间步长的确定 | 第20页 |
| 2.2.4 EDEM软件特点 | 第20-21页 |
| 2.3 小结 | 第21-22页 |
| 第3章 散料转载过程的EDEM仿真 | 第22-36页 |
| 3.1 转载站与颗粒模型的建立 | 第22-23页 |
| 3.1.1 转载站模型的绘制 | 第22-23页 |
| 3.1.2 颗粒模型绘制 | 第23页 |
| 3.2 模型的初始化与仿真 | 第23-33页 |
| 3.2.1 模型初始化 | 第24-27页 |
| 3.2.2 颗粒模型的建立 | 第27-29页 |
| 3.2.3 转载站模型的建立 | 第29-31页 |
| 3.2.4 颗粒工厂的建立 | 第31-33页 |
| 3.3 仿真计算 | 第33-35页 |
| 3.4 小结 | 第35-36页 |
| 第4章 转载溜槽的模拟分析 | 第36-57页 |
| 4.1 恒定半径溜槽的分析 | 第36-44页 |
| 4.1.1 不同集料板角度对物料的影响 | 第36-38页 |
| 4.1.2 不同溜槽尺寸的比较 | 第38-42页 |
| 4.1.3 不同物料粘度比较 | 第42-44页 |
| 4.2 分段溜槽的分析 | 第44-55页 |
| 4.2.1 不同分段溜槽尺寸的比较 | 第44-51页 |
| 4.2.2 不同转角结构比较 | 第51-53页 |
| 4.2.5 不同物料粘度的比较 | 第53-55页 |
| 4.3 小结 | 第55-57页 |
| 结论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导师简介 | 第62-63页 |
| 企业导师简介 | 第63-64页 |
| 作者简介 | 第64-65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