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桥梁施工论文--施工技术论文--架设方法论文--悬臂架设、悬臂灌注论文

混凝土徐变对连续梁桥预拱度设置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1 预拱度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页
        1.2.2 混凝土收缩徐变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3-15页
第2章 连续梁桥的悬臂施工及其预拱度与挠度第15-23页
    2.1 悬臂施工第15-16页
    2.2 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挠度的影响因素第16-17页
        2.2.1 挂篮体系的变形第16页
        2.2.2 构件的理论尺寸第16页
        2.2.3 超重的影响第16页
        2.2.4 预应力钢筋的影响第16页
        2.2.5 混凝土徐变的影响第16-17页
        2.2.6 其他影响因素第17页
    2.3 施工中的预拱度与挠度的计算第17-21页
        2.3.1 悬臂施工中预拱度的计算第17-18页
        2.3.2 施工中混凝土徐变产生的挠度计算第18-21页
        2.3.3 悬臂施工时预拱度的设置第21页
    2.4 本章小结第21-23页
第3章 徐变效应第23-29页
    3.1 混凝土的徐变第23页
    3.2 混凝土徐变的影响因素第23-25页
        3.2.1 影响混凝土徐变的内部因素第23-24页
        3.2.2 影响混凝土徐变的外部因素第24-25页
    3.3 混凝土徐变对桥梁的影响第25-26页
    3.4 混凝土的徐变特性第26-28页
        3.4.1 徐变度第26-27页
        3.4.2 徐变系数第27-28页
        3.4.3 徐变函数第28页
    3.5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4章 混凝土徐变的理论及其计算方法第29-43页
    4.1 混凝土徐变理论第29-34页
        4.1.1 有效模量法第29-30页
        4.1.2 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第30页
        4.1.3 老化理论(RC法)第30-31页
        4.1.4 弹性老化理论(RF法)第31-32页
        4.1.5 弹性徐变理论第32-33页
        4.1.6 继效流动理论第33-34页
    4.2 徐变的有限元计算方法第34-36页
        4.2.1 有限元方法的基本假定第34页
        4.2.2 有限元法分析徐变的步骤第34-36页
    4.3 混凝土徐变模型第36-41页
        4.3.1 CEB-FIP模型第36-38页
        4.3.2 ACI模型第38页
        4.3.3 B-P模型第38-39页
        4.3.4 G-Z模型及GL2000模式第39-40页
        4.3.5 JTGD62—2004桥涵设计规范第40-41页
    4.4 徐变预测模型的对比第41页
    4.5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5章 徐变理论的应用第43-57页
    5.1 老漳河大桥的工程概况第43-45页
        5.1.1 技术标准第43页
        5.1.2 桥型设计情况第43-44页
        5.1.3 桥型布置情况第44-45页
    5.2 有限元模型第45-46页
    5.3 监测数据第46-48页
        5.3.1 测点布设第46-47页
        5.3.2 监测结果第47-48页
    5.4 不同的徐变模型计算结果分析第48-55页
        5.4.1 JGT D62-2004模型第48-50页
        5.4.2 美国ACI模型第50-52页
        5.4.3 欧洲CEB-FIP模型第52-54页
        5.4.4 各徐变模型的计算结果对比第54-55页
    5.5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6章 悬臂施工中预拱度及挠度的控制第57-82页
    6.1 悬臂施工中结构的变形第57-62页
        6.1.1 预应力产生的变形第57-58页
        6.1.2 挂篮荷载下变形分析第58-59页
        6.1.3 混凝土徐变产生的变形第59-60页
        6.1.4 各因素对竖向变形影响的比较第60-62页
    6.2 成桥后主梁的挠度第62-78页
        6.2.1 徐变对混凝土梁桥挠度的影响第62-68页
            6.2.1.1 考虑徐变与不考虑徐变的影响第62-64页
            6.2.1.2 湿度对桥梁挠度的影响第64-66页
            6.2.1.3 温度对桥梁挠度的影响第66-68页
        6.2.2 预应力损失对混凝土梁桥挠度的影响第68-76页
            6.2.2.1 全部纵向预应力损失对桥梁挠度的影响第68-71页
            6.2.2.2 顶板纵向预应力损失对桥梁挠度的影响第71-73页
            6.2.2.3 底板纵向预应力损失对桥梁挠度的影响第73-76页
        6.2.3 汽车荷载对混凝土梁桥预拱度的影响第76-78页
    6.3 预拱度的控制第78-81页
        6.3.1 控制混凝土的质量第79页
        6.3.2 收缩徐变的估计和预测第79-80页
        6.3.3 改进预应力钢筋的设计与施工第80-81页
    6.4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结论与展望第82-84页
    本文主要结论第82-83页
    展望第83-84页
致谢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8页
作者简介第88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88-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术后淋巴结检出数目与预后的关系
下一篇:cT4M0期直肠癌行联合脏器切除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