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前言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5-28页 |
1.1 辛香料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1.2 辛香料活性成分的增溶技术 | 第16-22页 |
1.2.1 包合/包覆技术 | 第16-17页 |
1.2.2 固体分散技术 | 第17-19页 |
1.2.3 微乳技术 | 第19页 |
1.2.4 脂质体技术 | 第19-20页 |
1.2.5 纳米技术 | 第20-22页 |
1.3 胡椒碱研究概况 | 第22-27页 |
1.3.1 理化性质 | 第23页 |
1.3.2 药理作用研究 | 第23-27页 |
1.3.3 制剂研究 | 第27页 |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处方前研究 | 第28-34页 |
2.1 仪器与试剂 | 第28页 |
2.1.1 仪器 | 第28页 |
2.1.2 药品与试剂 | 第28页 |
2.2 方法与结果 | 第28-32页 |
2.2.1 胡椒碱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 第28-29页 |
2.2.2 胡椒碱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29-31页 |
2.2.3 平衡溶解度的测定 | 第31-32页 |
2.3 讨论 | 第32页 |
2.3.1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32页 |
2.3.2 平衡溶解度的测定 | 第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胡椒碱纳米胶束的制备及其体外评价 | 第34-45页 |
3.1 仪器与试剂 | 第34-35页 |
3.1.1 仪器 | 第34页 |
3.1.2 药品与试剂 | 第34-35页 |
3.2 方法与结果 | 第35-43页 |
3.2.1 胡椒碱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 | 第35页 |
3.2.2 包封率的考察 | 第35页 |
3.2.3 胡椒碱纳米胶束的处方优化 | 第35-39页 |
3.2.4 胡椒碱纳米胶束的体外性质评价 | 第39-43页 |
3.3 讨论 | 第43页 |
3.3.1 包封率的测定 | 第43页 |
3.3.2 三元纳米胶束载体的构建 | 第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胡椒碱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评价 | 第45-56页 |
4.1 仪器与试剂 | 第45-46页 |
4.1.1 仪器 | 第45页 |
4.1.2 药品与试剂 | 第45-46页 |
4.2 方法与结果 | 第46-53页 |
4.2.1 胡椒碱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 第46页 |
4.2.2 包封率的考察 | 第46页 |
4.2.3 胡椒碱纳米脂质体的处方优化 | 第46-50页 |
4.2.4 胡椒碱纳米脂质体的体外性质评价 | 第50-53页 |
4.3 讨论 | 第53-54页 |
4.3.1 纳米脂质体制备方法的选择 | 第53-54页 |
4.3.2 胡椒碱纳米胶束与脂质体的比较 | 第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 胡椒碱及其纳米制剂大鼠肠吸收特性及体内药动学考察 | 第56-74页 |
5.1 仪器与试剂 | 第56-57页 |
5.1.1 仪器 | 第56页 |
5.1.2 试剂 | 第56-57页 |
5.1.3 实验动物 | 第57页 |
5.2 方法与结果 | 第57-72页 |
5.2.1 胡椒碱及其纳米制剂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考察 | 第57-64页 |
5.2.2 胡椒碱及其纳米制剂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 第64-72页 |
5.3 讨论 | 第72-73页 |
5.3.1 胡椒碱肠吸收考察方法以及剩余药量计算方法的选择 | 第72页 |
5.3.2 大鼠在体肠灌流实验中灌流管路物理吸附的消除 | 第72页 |
5.3.3 大鼠体内血浆样品预处理方法 | 第72-7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全文总结 | 第74-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完成的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