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事诉讼证据审查认定制度的完善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一、民事诉讼证据审查认定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13-17页 |
(一) 证据审查认定的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二) 证据审查认定的制度意义 | 第14-16页 |
1. 实现民事诉讼的目的 | 第14页 |
2. 影响当事人的诉讼权益 | 第14-15页 |
3. 程序上的价值 | 第15-16页 |
(三) 法院证据审查认定的主体地位 | 第16-17页 |
1. 审查认定当事人提供的证据 | 第16页 |
2. 审查认定依职权调查的证据 | 第16-17页 |
二、我国证据审查认定的模式分析 | 第17-26页 |
(一) 证据审查认定的时间 | 第17-19页 |
1. 理论上的纷争 | 第17-18页 |
2. 立法上的规定 | 第18页 |
3. 司法实践中的操作 | 第18-19页 |
(二) 证据审查认定的方式 | 第19-22页 |
1. 一般的规则 | 第19-20页 |
2. 技术的因素 | 第20-21页 |
3. 证据的排除 | 第21-22页 |
(三) 证据审查认定的内容 | 第22-24页 |
1. 时效性审查 | 第22页 |
2. 客观性审查 | 第22-23页 |
3. 关联性审查 | 第23页 |
4. 合法性审查 | 第23-24页 |
(四) 当前制度的不足 | 第24-26页 |
1. 当庭认定的问题分析 | 第24页 |
2.审查认定程序的缺失 | 第24-25页 |
3.认定过分强调客观真实 | 第25-26页 |
三、证据审查认定制度的完善 | 第26-35页 |
(一) 国外证据审查认定制度的借鉴 | 第26-28页 |
1.英美法系国家的相关制度 | 第26-27页 |
2.大陆法系国家的相关制度 | 第27-28页 |
(二) 确立完善的证据审查认定制度 | 第28-35页 |
1.程序理念的选择和程序规则的保障 | 第28-29页 |
2.证据审查认定规则的完善 | 第29-31页 |
3.法官心证制度的完善 | 第31-33页 |
4.证据审查认定的法律真实性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