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历史地质学、地层学论文--各时代地史及其地层论文--新生代(界)论文--第四纪(系)论文

河西走廊东西段全新世古湖泊演化对比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8页
        1.1.1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沉积记录研究第14-16页
        1.1.2 内陆河流域地貌演化研究第16-17页
        1.1.3 河西走廊东西段气候变化研究第17-18页
    1.2 研究区概况第18-22页
        1.2.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第18-21页
        1.2.2 研究区研究进展第21-22页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2-25页
        1.3.1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22-23页
        1.3.2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3.3 技术路线图第24-25页
第二章 材料、年代与方法第25-43页
    2.1 样品采集与实验方法第25-34页
        2.1.1 野外考察第25-27页
        2.1.2 样品采集和整理第27-33页
        2.1.3 实验方法第33-34页
    2.2 剖面年代及岩性描述第34-41页
        2.2.1 剖面年代序列建立第34-40页
        2.2.2 研究剖面岩性描述第40-41页
    2.3 空间分析及模型建立方法第41-43页
        2.3.1 数字高程模型DEM第41页
        2.3.2 逻辑斯蒂回归模型第41-43页
第三章 河西走廊东西段全新世沉积物指标特征分析第43-60页
    3.1 河西走廊东西段沉积物粒径、地球化学指标和孢粉指标第43-58页
        3.1.1 河西走廊东西段沉积物粒径指标第43-51页
        3.1.2 河西走廊东西段沉积物地球化学指标和孢粉指标第51-58页
    3.2 河西走廊东西段沉积物指标特征第58-60页
第四章 河西走廊东西段空间分析及成湖概率回归模型第60-69页
    4.1 河西走廊东西段空间分析第60-64页
        4.1.1 河西走廊东西段高程及坡度特征第60-61页
        4.1.2 河西走廊东西段坡向、地表粗糙度及湖盆横截面特征第61-64页
    4.2 逻辑斯蒂回归模型第64-67页
        4.2.1 模型选择第64页
        4.2.2 有湖点和无湖点随机取样第64-65页
        4.2.3 似然比统计量向前加变量逐步逻辑斯蒂回归参数设置第65页
        4.2.4 模型结果及分析第65-67页
    4.3 河西走廊东西段全新世古湖泊演化分析第67-69页
第五章 讨论第69-84页
    5.1 河西走廊东西段全新世侵蚀速率和堆积速率特征第69-76页
        5.1.1 石羊河流域全新世侵蚀速率和堆积速率特征第69-75页
        5.1.2 疏勒河流域全新世侵蚀速率和堆积速率特征第75-76页
    5.2 河西走廊东西段全新世侵蚀及沉积动态过程第76-82页
        5.2.1 石羊河流域全新世侵蚀及沉积动态过程第76-79页
        5.2.2 疏勒河流域全新世侵蚀及堆积动态过程第79页
        5.2.3 研究区全新世期间侵蚀及堆积过程特征分析第79-81页
        5.2.4 河西走廊东西段沉积物指标和侵蚀速率、堆积速率对比第81-82页
        5.2.5 河西走廊东西段古湖泊演化过程第82页
    5.3 亚洲夏季风千年尺度影响范围变化第82-8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4-86页
    6.1 主要结论第84-85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8页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第98-100页
致谢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连高新园区刑侦信息网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半圆弯曲试验的沥青混合料断裂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