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诚信建设的制度化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选题缘起及意义 | 第8-10页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商业诚信制度建设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西方商业诚信制度建设研究概况 | 第11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本文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视角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商业诚信与制度概述 | 第14-25页 |
·商业诚信的理念阐释 | 第14-18页 |
·诚信的基本含义 | 第14-15页 |
·商业诚信的内涵与特点 | 第15-17页 |
·商业诚信的本质 | 第17-18页 |
·关于制度的一般解读 | 第18-21页 |
·制度的概念 | 第18-19页 |
·制度的限定 | 第19-20页 |
·制度的功能 | 第20-21页 |
·商业诚信是一种伦理制度化要求 | 第21-25页 |
·伦理制度化 | 第21-22页 |
·商业诚信的制度化 | 第22-23页 |
·制度对商业诚信道德养成的意义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商业诚信制度建设的依据考察 | 第25-34页 |
·商业诚信制度建设的理论依据 | 第25-27页 |
·制度伦理理论 | 第25页 |
·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理论 | 第25-26页 |
·和谐社会理论 | 第26-27页 |
·商业诚信制度建设的历史依据 | 第27-30页 |
·西方商业诚信制度建设的历史溯源 | 第27-28页 |
·我国商业诚信制度建设的历史发展 | 第28-30页 |
·商业诚信制度建设的现实依据 | 第30-34页 |
·商业失信行为严重 | 第30-32页 |
·诚信相关制度建设滞后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商业诚信制度建设状况的三维透视 | 第34-42页 |
·商业诚信的个体制度建设状况(以商业企业为例) | 第34-36页 |
·企业家诚信意识缺乏 | 第34-35页 |
·企业员工道德素养不高 | 第35页 |
·企业内部伦理制度欠缺 | 第35-36页 |
·企业产权制度有待完善 | 第36页 |
·商业诚信的行业制度建设状况 | 第36-38页 |
·维誉权力不足 | 第37页 |
·维誉信念不足 | 第37-38页 |
·维誉制度不足 | 第38页 |
·商业诚信的法律制度建设状况 | 第38-42页 |
·立法观念不强 | 第39-40页 |
·立法滞后,法不完备 | 第40-41页 |
·法律的制裁力度不够 | 第41-42页 |
第五章 我国商业诚信制度建设的推进路径 | 第42-51页 |
·促进商业主体的诚信制度建设(以商业企业为例) | 第42-45页 |
·着力培养企业家诚信理念 | 第42-43页 |
·开展企业员工道德准则培训 | 第43-44页 |
·完善企业内部诚信管理制度 | 第44-45页 |
·进行企业产权制度创新 | 第45页 |
·发展行业协会诚信监管制度 | 第45-47页 |
·转变政府职能,改变行业协会的现有性质 | 第45-46页 |
·转变现有观念,明确行业协会的根本宗旨 | 第46页 |
·转变治理结构,完善行业协会的监督方式 | 第46-47页 |
·完善国家相关诚信法律制度 | 第47-51页 |
·从立法上明确责任 | 第47-48页 |
·从执法和司法上落实法律责任 | 第48-49页 |
·进一步完善失信惩罚机制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