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校园网安全接入技术研究与应用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1 网络安全时代背景第9页
        1.1.2 我国网络安全环境第9-10页
        1.1.3 校园网安全形势第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1 网络安全的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2 校园网安全接入技术的研究意义第11页
    1.3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4 研究现状第12-14页
        1.4.1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2-13页
        1.4.2 主流的网络安全接入技术第13页
        1.4.3 网络安全接入技术的发展趋势第13-14页
    1.5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第14-15页
        1.5.1 研究内容与范围第14-15页
        1.5.2 论文结构第15页
    1.6 本章小结第15-16页
第2章 常见网络安全接入技术研究与对比第16-28页
    2.1 课题研究技术选择依据第16页
    2.2 MAC地址过滤、绑定技术研究第16-19页
        2.2.1 MAC地址过滤、绑定技术第16-18页
        2.2.2 使用MAC地址绑定、过滤技术防御ARP攻击第18页
        2.2.3 校园网中应用MAC地址绑定、过滤技术的可行性分析第18-19页
    2.3 PPPOE拨号技术研究第19-20页
        2.3.1 PPPo E拨号技术第19页
        2.3.2 校园网中应用PPPoE拨号技术的可行性分析第19-20页
    2.4 802.1X技术研究第20-21页
        2.4.1 802.1x技术第20-21页
        2.4.2 校园网中应用 802.1X技术的可行性分析第21页
    2.5 基于PORTAL的WEB认证技术研究第21-23页
        2.5.1 Portal技术的组网形式第21-22页
        2.5.2 校园网中应用Web认证的可行性分析第22-23页
    2.6 PROXY(代理)技术研究第23-24页
        2.6.1 Proxy技术的主要功能第23页
        2.6.2 校园网中应用Proxy Server的可行性分析第23-24页
    2.7 无线局域网中应用的加密协议研究第24-25页
        2.7.1 加密协议WEP、WPA及WPA2第24-25页
        2.7.2 校园网中应用无线局域网加密认证协议的可行性分析第25页
    2.8 安全接入技术对比分析第25-27页
        2.8.1 工作原理的对比分析第25-26页
        2.8.2 优缺点分析第26-27页
    2.9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校园网安全接入技术应用方案设计第28-37页
    3.1 需求分析第28-30页
        3.1.1 校园网现状及特点第28页
        3.1.2 校园网安全接入需求第28-30页
    3.2 设计目的与原则第30-31页
        3.2.1 应用方案设计目的第30页
        3.2.2 应用方案设计原则第30-31页
    3.3 方案设计第31-36页
        3.3.1 服务器安全接入内网设计第31-32页
        3.3.2 教师移动设备安全接入内网设计第32-33页
        3.3.3 学生宿舍安全接入内网设计第33页
        3.3.4 教师设备安全访问外网设计第33-34页
        3.3.5 学生机房安全访问外网设计第34-35页
        3.3.6 校园网安全接入整体方案设计第35-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4章 设计方案实现与应用测试第37-49页
    4.1 设计方案实现第37-44页
        4.1.1 使用MAC地址绑定技术实现服务器区安全接入内网第37页
        4.1.2 使用 802.1x技术实现教师办公区安全接入内网第37-41页
        4.1.3 使用PPPoE技术实现学生宿舍区安全接入内网第41-42页
        4.1.4 使用Web认证技术实现教师设备安全访问外网第42-43页
        4.1.5 使用Proxy技术实现学生机房安全访问外网第43-44页
    4.2 方案效果测试第44-47页
        4.2.1 安全接入内网测试第44-46页
        4.2.2 安全访问外网测试第46-47页
    4.3 测试结果分析第47-48页
    4.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结论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g(Pt)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牺牲模板法制备及催化和SERS性能
下一篇:铜钴尖晶石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