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全球变化与海洋碳循环 | 第10-12页 |
1.2 海-气CO_2通量观测及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2.1 海气CO_2通量的现场观测方法 | 第12-14页 |
1.3 海-气CO_2通量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1.3.1 海-气影响因素及其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3.2 东海海-气通量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4 研究思路及论文结构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和数据处理 | 第20-32页 |
2.1 研究海域的水文特征 | 第20-22页 |
2.2 冬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站位及走航路线 | 第22-23页 |
2.3 夏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站位及走航路线 | 第23页 |
2.4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历年走航数据及卫星遥感数据 | 第23-25页 |
2.5 观测数据及仪器介绍 | 第25-28页 |
2.6 数据处理及数据质量控制 | 第28-32页 |
2.6.1 观测数据质量控制 | 第28-29页 |
2.6.2 pCO_2数据处理与较正 | 第29-30页 |
2.6.3 海气界面CO_2通量(FCO_2)的计算 | 第30-32页 |
第三章 2016年冬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碳源汇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 | 第32-46页 |
3.1 冬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海表pCO_2分压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32-38页 |
3.1.1 冬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海水温盐的分布特征 | 第32-36页 |
3.1.2 冬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CO_2源/汇分布特征 | 第36-38页 |
3.2 冬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海表pCO_2分布的控制因素 | 第38-42页 |
3.3 冬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pCO_2的遥感反演 | 第42-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2016年夏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碳源汇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 | 第46-56页 |
4.1 夏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海表pCO_2分压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46-49页 |
4.1.1 夏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温盐及相关参数的分布特征 | 第46-48页 |
4.1.2 夏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海水pCO_2及海气CO_2交换通量的分布特征 | 第48-49页 |
4.2 夏季控制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海水pCO_2分布的关键过程 | 第49-54页 |
4.2.1 温度、盐度对pCO_2分布的影响 | 第49-51页 |
4.2.2 悬浮物、叶绿素对pCO_2分布的影响 | 第51-53页 |
4.2.3 海水涌升区对海表pCO_2的影响 | 第53-5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冬、夏两季CO_2通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分析 | 第56-60页 |
5.1 海-气CO_2通量的区域分布特征变化 | 第57-58页 |
5.2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冬、夏两季碳通量变化的年速率 | 第58-5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页 |
作者简历 | 第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