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网络隐私权与网络服务商的概述 | 第10-14页 |
(一) 网络环境中个人隐私权的定义和特征 | 第10-11页 |
1. 网络隐私权的定义 | 第10页 |
2. 网络隐私权的特征 | 第10-11页 |
(二) 网络环境中的隐私权与传统隐私权的比较 | 第11-12页 |
1. 在隐私权对象方面 | 第11页 |
2. 在隐私权侵害手段方面 | 第11-12页 |
3. 在隐私权侵害后果方面 | 第12页 |
(三) 网络服务商的分类和介绍 | 第12-14页 |
1. IAP | 第12页 |
2. IPP | 第12页 |
3. ICP | 第12-14页 |
二、网络服务商侵犯个人网络隐私权的手段、社会危害性及其罪过形式 | 第14-22页 |
(一) 侵犯网络隐私权案例的讨论 | 第14-17页 |
1. 案例叙述 | 第14-15页 |
2. 案例讨论 | 第15-17页 |
(二) 网络服务商侵犯个人隐私权的具体手段和表现形式 | 第17-19页 |
1. 网络连接服务商(IAP) | 第17页 |
2. 网络平台服务商(IPP) | 第17-19页 |
3. 网络内容服务商(ICP) | 第19页 |
(三) 网络服务商侵犯个人隐私权的社会危害性 | 第19-20页 |
1. 对网络秩序和安全的危害 | 第19-20页 |
2. 对社会秩序和安全的危害 | 第20页 |
3. 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危害 | 第20页 |
(四) 网络服务商侵犯个人隐私权的罪过形式 | 第20-22页 |
1. 网络连接服务商(IAP) | 第20页 |
2. 网络平台服务商(IPP) | 第20-21页 |
3. 网络内容服务商(ICP) | 第21-22页 |
三、现行《刑法》惩罚网络服务商侵犯个人隐私行为的局限 | 第22-25页 |
(一) 我国现行《刑法》涉及个人隐私权保护的罪名 | 第22-23页 |
(二) 网络服务商侵犯个人隐私权可以入罪的情况 | 第23-24页 |
(三) 网络服务商侵犯个人隐私权无法入罪的情况 | 第24-25页 |
四、网络服务商侵犯个人隐私权刑事责任的完善 | 第25-30页 |
(一) 目前各国针对网络服务商侵犯个人隐私权所做的立法规制 | 第25-27页 |
1. 美国 | 第25-26页 |
2. 欧盟 | 第26-27页 |
(二) 将网络服务商作为独立刑事责任主体纳入《刑法》的具体建议 | 第27-30页 |
1. 明确个人隐私权的法律地位 | 第27-28页 |
2. 把网络服务商纳入刑事责任主体 | 第28页 |
3. 适当加重网络服务商的刑事责任 | 第28-29页 |
4. 对网络服务商设置财产刑 | 第29-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致谢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