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媒体审判”现象探析--以邓玉娇刺官案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1. 绪论第8-11页
   ·研究缘起第8页
   ·研究现状第8-9页
   ·研究意义第9-10页
   ·研究方法第10-11页
2. 媒体审判:越位的舆论监督第11-19页
   ·“媒体审判”的渊源第11-13页
   ·“媒体审判”的概念第13-14页
   ·“媒体审判”与舆论监督第14-19页
     ·舆论监督的必要性第14-16页
     ·“媒体审判”与舆论监督的区别第16-19页
3. “媒体审判”现象中的媒体行为第19-33页
   ·波特图式中的媒体报道第20-26页
     ·媒体预审:错误定义案件事实第21-22页
     ·推波助澜:趋向负面价值观第22-23页
     ·媒体逼视:摒弃客观原则第23-24页
     ·媒体审判:忠于媒体自身利益第24-26页
   ·沉默螺旋效应下的网络舆论第26-30页
     ·网络热点:网络信息群体极化第27-28页
     ·网络风暴:支配性舆论形成并扩散第28-29页
     ·网络暴力:促成“媒体审判”第29-30页
   ·“媒体审判”的负面影响第30-33页
     ·“媒体审判”是对法治原则的亵渎第30页
     ·“媒体审判”影响了司法公正第30-31页
     ·“媒体审判”损害了司法尊严第31-33页
4. “媒体审判”现象的原因探析第33-38页
   ·司法的缺位第33-34页
     ·制度建设的空白第33页
     ·司法体制存在问题第33-34页
     ·司法与新闻追求“公正”的方式不同第34页
   ·媒体的越位第34-36页
     ·经济利益的驱动第34-35页
     ·社会舆论的双重性第35-36页
     ·媒体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缺失第36页
   ·受众的人治情结第36-38页
5. “媒体审判”现象的防范和规制第38-44页
   ·媒体应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信守客观原则第38-40页
     ·提高记者对新闻写作的调查研究之风第38页
     ·摆正记者的角色定位第38-39页
     ·提高记者的基本法律知识第39页
     ·加强对网络传播行为的监管第39-40页
   ·司法机关应该正确对待媒体监督,努力完善自身建设第40-44页
     ·司法机关应对媒体监督持宽容的态度第40-41页
     ·司法机关可开放信息通道,建立屏蔽机制第41-42页
     ·全面提高法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第42页
     ·尽快制定和完善新闻方面的法律第42-44页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0页
致谢第50-51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马克·吐温的人文主义观--以《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为例
下一篇:1927-1939年江西警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