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路径探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7-1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8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2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8-9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六节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海丝文化的概述 | 第14-23页 |
第一节 海丝文化的内涵 | 第14-16页 |
一、海丝文化的物质文化内涵 | 第15页 |
二、海丝文化的精神文化内涵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海丝文化的历史脉络 | 第16-19页 |
一、海丝文化的形成 | 第17页 |
二、海丝文化的发展 | 第17-18页 |
三、海丝文化的鼎盛 | 第18页 |
四、海丝文化的衰弱 | 第18页 |
五、海丝文化的再崛起 | 第18-19页 |
第三节 海丝文化的主要特征 | 第19-23页 |
一、海丝文化的开放性 | 第19-20页 |
二、海丝文化的和平性 | 第20-21页 |
三、海丝文化的创造性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海丝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 第23-28页 |
第一节 海丝文化有助于拓展大学生的国际视野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海丝文化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拼搏精神 | 第24-25页 |
第三节 海丝文化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 | 第25-26页 |
第四节 海丝文化有助于树立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 第26-28页 |
第四章 海丝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 第28-40页 |
第一节 营造海丝文化资源运用的舆论环境 | 第28-30页 |
一、优化社会文化环境 | 第28-29页 |
二、提升校园文化环境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双主体作用 | 第30-31页 |
一、创建海丝文化师资队伍 | 第30-31页 |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功能 | 第31页 |
三、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 第31页 |
第三节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 | 第31-36页 |
一、重视课堂教学 | 第32-33页 |
二、丰富实践教学 | 第33-34页 |
三、健全网络教学 | 第34-36页 |
第四节 挖掘海丝文化内核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 第36-37页 |
一、运用海丝精神提高大学生的抗压能力 | 第36页 |
二、设立海丝创业基地,加强多维协力合作 | 第36-37页 |
第五节 探索海丝文化有效运用的长效机制 | 第37-40页 |
一、推动高校海丝文化研究的动力机制 | 第37-38页 |
二、形成高校海丝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 第38页 |
三、建立高校海丝文化建设的反馈调节机制 | 第38-4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