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1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1-12页 |
一、正常人CBF及OEF随年龄的变化规律 | 第12-20页 |
1.1 对象和方法 | 第12-15页 |
1.1.1 研究对象 | 第12页 |
1.1.2 MRI检查技术 | 第12-13页 |
1.1.3 数据预处理 | 第13-15页 |
1.2 结果 | 第15-16页 |
1.2.1 CBF随年龄的变化规律 | 第15-16页 |
1.2.2 OEF随年龄的变化规律 | 第16页 |
1.3 讨论 | 第16-19页 |
1.3.1 测量CBF的意义及获取方法 | 第16-17页 |
1.3.2 测量OEF的意义及获取方法 | 第17-18页 |
1.3.3 CBF及OEF随年龄的变化情况 | 第18-19页 |
1.3.4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9页 |
1.4 小结 | 第19-20页 |
二、MRI测量OEF及CBF在急性脑梗塞中的初步临床应用 | 第20-32页 |
前言 | 第20-21页 |
2.1 对象和方法 | 第21-25页 |
2.1.1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2.1.2 MRI检查技术 | 第21-22页 |
2.1.3 图像获取数据预处理 | 第22-25页 |
2.2 结果 | 第25-28页 |
2.2.1 13例急性期脑梗塞患者的rOEF数值 | 第25页 |
2.2.2 13例急性期脑梗塞患者的rCBF数值 | 第25-28页 |
2.3 讨论 | 第28-31页 |
2.3.1 研究缺血半暗带的意义 | 第28页 |
2.3.2 缺血半暗带的测定方法 | 第28-30页 |
2.3.3 缺血半暗带的持续时间及其范围界定 | 第30-31页 |
2.3.4 本研究的临床价值 | 第31页 |
2.3.5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31页 |
2.4 小结 | 第31-32页 |
结论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39-40页 |
综述 | 第40-49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