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优秀生心理表征模型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1 绪论 | 第7-11页 |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 1.2 研究问题 | 第8-9页 |
| 1.2.1 数学心理表征作为研究视角的说明 | 第8页 |
| 1.2.2 初中优秀生作为研究对象的说明 | 第8-9页 |
| 1.3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9页 |
| 1.3.2 谈话法 | 第9页 |
| 1.3.3 个案研究法 | 第9页 |
| 1.3.4 问卷调查法 | 第9-10页 |
| 1.4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 2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 2.1.1 心理表征的内涵 | 第11-12页 |
| 2.1.2 数学优秀生 | 第12页 |
| 2.2 数学心理表征的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 2.2.1 元认知理论基础 | 第12-13页 |
| 2.2.2 情感表征理论 | 第13-14页 |
| 2.3 关于数学优秀生的研究 | 第14-17页 |
| 2.3.1 关于数学优秀生的特征研究 | 第14-15页 |
| 2.3.2 数学优秀生与其他层次学生的比较研究 | 第15-17页 |
| 3 实践研究 | 第17-30页 |
| 3.1 预调查---教师访谈 | 第17-19页 |
| 3.1.1 访谈目的 | 第17页 |
| 3.1.2 访谈对象 | 第17页 |
| 3.1.3 访谈具体流程 | 第17-18页 |
| 3.1.4 访谈的结果及分析 | 第18-19页 |
| 3.2 初中数学优秀生心理表征模型假说 | 第19-20页 |
| 3.3 征询专家意见的调查分析 | 第20-22页 |
| 3.3.1 调查目的 | 第20页 |
| 3.3.2 调查样本的选择 | 第20-21页 |
| 3.3.3 调查的材料 | 第21页 |
| 3.3.4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1-22页 |
| 3.4 优秀生个案研究 | 第22-30页 |
| 3.4.1 个案的基本情况简概 | 第22-23页 |
| 3.4.2 认知方面的测试结果分析 | 第23-26页 |
| 3.4.3 元认知方面的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26页 |
| 3.4.4 元情感方面的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26-28页 |
| 3.4.5 访谈结果分析 | 第28-30页 |
| 4 认识和思考 | 第30-32页 |
| 附录 | 第32-38页 |
| 附录一 | 第32-35页 |
| 附录二 | 第35-37页 |
| 附录三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0-41页 |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