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城市经济管理论文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皖江城市带城市竞争力评价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城市竞争力研究综述第8-17页
        1.2.1 城市竞争力内涵第9-10页
        1.2.2 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第10-17页
    1.3 城市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7-18页
        1.3.1 比较优势理论第17页
        1.3.2 竞争优势理论第17-18页
        1.3.3 集聚优势理论第18页
        1.3.4 新贸易理论第18页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第18-20页
        1.4.1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2 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第20-27页
    2.1 评价方法选择第20-21页
    2.2 评价指标选取第21-23页
        2.2.1 指标选取原则第21-22页
        2.2.2 具体指标的确定第22-23页
    2.3 数据的标准化第23-24页
    2.4 指标权重确定第24页
    2.5 评价数据库建立第24-27页
第三章 皖江城市带城市竞争力分析第27-45页
    3.1 皖江城市带概况第27-28页
    3.2 评价模型各统计量解释第28-32页
    3.3 城市竞争力分值计算第32-33页
    3.4 城市竞争力综合分析第33-35页
    3.5 城市竞争力的分类分析第35-45页
        3.5.1 经济实力第36-38页
        3.5.2 人才及科技水平第38-40页
        3.5.3 基础设施水平第40-42页
        3.5.4 政府作用第42-43页
        3.5.5 对外开放程度第43页
        3.5.6 城市化水平第43-45页
第四章 皖江城市带城市竞争力提升对策第45-50页
    4.1 发展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第45-46页
    4.2 加强城市宣传,树立城市品牌第46页
    4.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硬件水平第46-47页
    4.4 发展高新产业,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第47-48页
    4.5 改善环境质量,打造生态城市第48页
    4.6 提高政府效率,优化城市管理第48页
    4.7 结合自身优势,实施优势互补第48-5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0-52页
    5.1 结论第50页
    5.2 展望第50-52页
致谢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附录A第55-56页
附录B第56-57页
附录C第57-58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用地扩展极限规模及边界确定研究--以贵阳市为例
下一篇: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三峡库区生态安全后续发展预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