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昆虫学论文--昆虫遗传学论文

三种散白蚁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分析及尖唇散白蚁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21页
    1.1 白蚁的简要概述第12-15页
        1.1.1 白蚁的分类第12-13页
        1.1.2 白蚁的分布第13页
        1.1.3 白蚁的利与弊第13页
        1.1.4 白蚁的品级第13-14页
        1.1.5 白蚁的品级分化第14-15页
        1.1.6 散白蚁巢群类型简介第15页
    1.2 线粒体和线粒体基因组第15-18页
        1.2.1 线粒体第15-16页
        1.2.2 线粒体基因组第16页
        1.2.3 线粒体基因组各组分第16-17页
        1.2.4 线粒体基因组的应用第17-18页
    1.3 基于分子标记的白蚁巢群遗传学研究第18-19页
        1.3.1 分子标记简介第18-19页
        1.3.2 分子标记在白蚁研究方面的应用第19页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9-21页
第二章 三种散白蚁线粒体全基因组结构分析第21-65页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1-22页
        2.1.1 标本材料第21页
        2.1.2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21页
        2.1.3 实验方法第21-22页
    2.2 引物设计与PCR扩增第22-23页
        2.2.1 引物设计第22页
        2.2.2 PCR扩增及产物的纯化第22-23页
    2.3 数据处理第23-24页
        2.3.1 拼接序列第23页
        2.3.2 全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注释第23-24页
        2.3.3 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分析第24页
    2.4 系统发育分析第24-26页
    2.5 实验结果第26-48页
        2.5.1 尖唇散白蚁线粒体基因组第26-34页
        2.5.2 圆唇散白蚁线粒体基因组第34-41页
        2.5.3 黑胸散白蚁线粒体基因组第41-48页
    2.6 线粒体结果与分析讨论第48-51页
        2.6.1 基因组结构及碱基组成的比较第48页
        2.6.2 基因间隔区和重叠区第48-50页
        2.6.3 密码子使用情况第50页
        2.6.4 tRNA和rRNA基因第50页
        2.6.5 控制区第50-51页
    2.7 等翅目系统发育关系第51-65页
        2.7.1 数据来源第51页
        2.7.2 建树结果第51-64页
        2.7.3 系统发育分析第64-65页
第三章 尖唇散白蚁遗传多样性分析第65-75页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65-66页
        3.1.1 标本材料第65页
        3.1.2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65-66页
        3.1.3 实验方法第66页
    3.2 微卫星引物及PCR扩增第66-67页
        3.2.1 微卫星引物第66页
        3.2.2 PCR反应体系第66-67页
        3.2.3 基因型判定第67页
    3.3 数据处理第67-68页
        3.3.2 哈迪温伯格平衡(HWE)和连锁不平衡分析(LD)第67页
        3.3.3 巢群结构分析第67-68页
        3.3.4 巢群遗传结构分析第68页
    3.4 尖唇散白蚁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第68-73页
        3.4.1 巢群内遗传变异参数第68-69页
        3.4.2 哈迪温伯格平衡和连锁不平衡第69页
        3.4.3 巢群的类型第69页
        3.4.4 巢群的遗传距离及实际距离第69-70页
        3.4.5 聚类分析第70页
        3.4.6 繁育系统和遗传结构第70-73页
    3.5 尖唇散白蚁遗传多样性讨论第73-75页
结论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4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第84-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空气喷磨微创备洞对于预防性树脂充填(PRR)后微渗漏影响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成人正畸排齐阶段上中切牙间出现“黑三角”的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