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

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路径研究--以广河县为例

摘要第3-4页
SUMMARY第4-5页
第一章 导论第11-18页
    一、研究背景第11-12页
        (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背景第11页
        (二)精准扶贫与小康社会发展背景第11-12页
    二、研究意义第12-13页
        (一)理论意义第12页
        (二)现实意义第12-13页
    三、研究内容第13-14页
    四、研究思路第14页
    五、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4-16页
        (一)国外反贫困研究第14-15页
        (二)国内关于反贫困研究第15页
        (三)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研究第15-16页
    六、研究方法第16页
        (一)文献研究法第16页
        (二)调查研究法第16页
    七、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16-18页
        (一)可能的创新第16-17页
        (二)存在的不足第17-18页
第二章 反贫困内涵及基础理论第18-28页
    一、反贫困相关概念界定第18-22页
        (一)贫困的内涵第18-20页
        (二)贫困的测定第20-22页
    二、反贫困的内涵第22-23页
    三、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3-28页
        (一)生存公平理论第23页
        (二)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第23-24页
        (三)人力资本理论第24页
        (四)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4-28页
第三章 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历程第28-36页
    一、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经历的阶段第28-30页
        (一)改革开放前的扶贫阶段(1949--1977)第28页
        (二)体制改革推动扶贫阶段(1978--1985)第28页
        (三)大规模的开发扶贫阶段(1986--1993)第28-29页
        (四)扶贫攻坚阶段(1995--2000)第29页
        (五)扶贫开发新阶段(2001--2010)第29页
        (六)精准扶贫阶段(2011-至今)第29-30页
    二、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模式第30页
        (一)救济式反贫困第30页
        (二)开发式反贫第30页
        (三)参与式反贫第30页
    三、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的主要成就第30-33页
        (一)贫困人口减少第30-31页
        (二)贫困人口收入提高第31页
        (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第31-32页
        (四)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第32-33页
    四、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现状第33-36页
第四章 广河县反贫困的实践第36-42页
    一、广河县基本情况第36-37页
        (一)基本情况概述第36页
        (二)案例选取第36-37页
    二、广河县贫困现状第37-38页
        (一)贫困人口规模第37页
        (二)贫困人口收入增加第37-38页
        (三)人口素质第38页
    三、广河县反贫困模式第38-40页
        (一)财政反贫模式第38-39页
        (二)项目(产业)反贫模式第39页
        (三)整村推进式扶贫第39页
        (四)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第39-40页
    四、广河县反贫困中存在的问题第40-42页
        (一)经济基础不雄厚第40页
        (二)人口自身素质较低第40页
        (三)过度依赖财政扶贫第40-41页
        (四)与社会保障制度衔接不够第41页
        (五)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第41-42页
第五章 广河县反贫困制约因素实证分析第42-46页
    一、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第42-43页
    二、数据来源第43页
    三、实证结果第43-45页
    四、结论第45-46页
第六章 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的路径选择第46-52页
    一、坚持精准扶贫第46-48页
        (一)建立科学的收入核算体系,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准第46页
        (二)实行分类扶贫,确保精准帮扶因地制宜第46-47页
        (三)建立扶贫对象跟踪管理,完善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第47页
        (四)提高精准扶贫工作管理水平第47页
        (五)精准考核多元化,建立“绿色考核”机制第47-48页
    二、坚持多元化反贫困战略第48-52页
        (一)发展特色产业第48-49页
        (二)加强贫困人口自身素质第49页
        (三)加大社会帮扶的力量第49-50页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第50页
        (五)可持续发展道路第50页
        (六)促进反贫困与其他制度的有效衔接第50-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致谢第57-58页
作者简介第58-59页
导师简介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甘肃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及其影响研究
下一篇:监狱体制改革背景下的西部LG省监狱企业发展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