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相宅术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绪论 | 第7-29页 |
|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7-11页 |
|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8页 |
| 三 秦汉相宅术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第18-25页 |
| (一) 国内的相宅术研究 | 第19-21页 |
| (二) 国外的相宅术研究 | 第21-25页 |
| 四 主要研究思路与总体结构 | 第25-27页 |
| 五 几点创新与不足 | 第27-29页 |
| 第一章 秦汉相宅术思想探源 | 第29-46页 |
| 第一节 天人感应:秦汉相宅术形成的思想基础 | 第29-34页 |
| 第二节 五行学说:“五音”相宅法的推演方式 | 第34-38页 |
| 第三节 鬼神观念:相宅术诸种禁忌的观念支撑 | 第38-42页 |
| 第四节 其他思想:秦汉相宅术建构的理论补充 | 第42-45页 |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二章 秦汉相宅术内涵考察 | 第46-72页 |
| 第一节 秦汉相宅术的相宅方法 | 第46-57页 |
| 一 “形法”视阈下的以“形”相宅 | 第46-50页 |
| 二 基于五行理论上的“五音”相宅 | 第50-57页 |
| 三 其他相宅方法 | 第57页 |
| 第二节 秦汉相宅术的营宅禁忌 | 第57-66页 |
| 一 营宅禁忌中的日时禁忌 | 第58-61页 |
| 二 营宅禁忌中的太岁禁忌 | 第61-64页 |
| 三 营宅禁忌中的“西不益宅” | 第64-65页 |
| 四 营宅禁忌中“门”的禁忌 | 第65-66页 |
| 第三节 秦汉相宅术的安宅方式 | 第66-71页 |
| 一 安宅方式之压胜 | 第67-68页 |
| 二 安宅方式之解除 | 第68-70页 |
| 三 安宅方式之石敢当 | 第70-71页 |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三章 秦汉相宅术盛行的因果剖析 | 第72-92页 |
| 第一节 秦汉相宅术盛行的原因剖析 | 第72-78页 |
| 一 秦汉相宅术盛行的社会土壤 | 第72-75页 |
| 二 秦汉相宅术盛行的术学原因 | 第75-77页 |
| 三 秦汉相宅术盛行的兵他原因 | 第77-78页 |
| 第二节 秦汉相宅术的影响 | 第78-90页 |
| 一 秦汉相宅术对当时的影响 | 第78-83页 |
| 二 秦汉相宅术对后世的影响 | 第83-90页 |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 第四章 秦汉相宅术辩证反思 | 第92-108页 |
| 第一节 秦汉相宅术精华钩沉 | 第92-98页 |
| 第二节 秦汉相宅术糟粕批判 | 第98-107页 |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 结语 | 第108-11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2-121页 |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121-122页 |
| 致谢 | 第122-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