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1956年间南京市的社会救助政策与实践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0-23页 |
一、历史上的社会救助 | 第10-16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三、概念与资料 | 第20-22页 |
四、基本思路、文章框架 | 第22-23页 |
第一章 解放初期的临时性救助 | 第23-34页 |
第一节 疏散人口 | 第24-25页 |
第二节 临时性社会救助 | 第25-32页 |
一、临时救助方针 | 第25-26页 |
二、临时救助办法 | 第26页 |
三、临时救助内容 | 第26-31页 |
四、资金筹集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32-34页 |
第二章 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 | 第34-76页 |
第一节 全国救总南京救济分会的成立 | 第34-37页 |
第二节 原有社会救助机构的重新整合 | 第37-45页 |
一、接收官办救助机构 | 第37-38页 |
二、处理美(外)国津贴救助机构 | 第38-41页 |
三、整理民办善堂会馆 | 第41-45页 |
第三节 弱势群体救助 | 第45-68页 |
一、城市贫民救助 | 第46-54页 |
二、乞丐等游民救助 | 第54-55页 |
三、老弱残疾救助 | 第55-64页 |
四、妓女救助 | 第64-68页 |
第四节 经费管理 | 第68-73页 |
一、经费来源 | 第68-70页 |
二、经费申请 | 第70-71页 |
三、经费发放 | 第71-73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73-76页 |
第三章 社会救助政策的调整 | 第76-92页 |
第一节 工业化进程的启动 | 第76-77页 |
第二节 社会救助政策的调整 | 第77-87页 |
一、城市贫民救助政策调整 | 第77-80页 |
二、收容救助政策调整 | 第80-83页 |
四、强化生产自救 | 第83-87页 |
第三节 新问题与社会救助政策微调 | 第87-91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91-92页 |
结束语 | 第92-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8页 |
后记 | 第108-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