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序言 | 第7-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26页 |
1.1 氨氮污染现状和危害 | 第14-15页 |
1.2 氨氮污染控制技术 | 第15-19页 |
1.2.1 硝化工艺 | 第15-16页 |
1.2.2 厌氧氨氧化工艺 | 第16-19页 |
1.3 微生物燃料电池 | 第19-25页 |
1.3.1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9-20页 |
1.3.2 微生物燃料电池电子传递机理 | 第20-23页 |
1.3.3 微生物燃料电池除氨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1.4 本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好氧氨氧化微生物燃料电池除氨产电性能及机理研究 | 第26-40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7-29页 |
2.1.1 试验装置 | 第27页 |
2.1.2 接种污泥 | 第27-28页 |
2.1.3 模拟废水 | 第28页 |
2.1.4 操作条件 | 第28页 |
2.1.5 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9-38页 |
2.2.1 AAO-MFC的除氨性能 | 第29-30页 |
2.2.2 AAO-MFC的产电性能 | 第30-35页 |
2.2.3 AAO-MFC的产电过程分析 | 第35-38页 |
2.3 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厌氧氨氧化微生物燃料电池脱氮产电性能及其微生物学机理的研究 | 第40-56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5页 |
3.1.1 试验装置 | 第41页 |
3.1.2 接种污泥 | 第41页 |
3.1.3 模拟废水 | 第41-42页 |
3.1.4 操作条件 | 第42-43页 |
3.1.5 分析方法 | 第43-45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45-55页 |
3.2.1 ANAMMOX-MFC的脱氮性能 | 第45-47页 |
3.2.2 ANAMMOX-MFC的产电性能 | 第47-50页 |
3.2.3 阳极电势对ANAMMOX-MFC功能菌的影响 | 第50-54页 |
3.2.4 ANAMMOX-MFC产电过程分析 | 第54-55页 |
3.3 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4.1 主要结论 | 第56-57页 |
4.2 创新点 | 第57页 |
4.3 不足与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6页 |
个人简历 | 第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