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具结构对切削加工的影响研究及优化设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页 |
1.2 金属刀具行业发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6页 |
1.2.1 国内外机床工具行业发展现状 | 第8-9页 |
1.2.2 全球金属切削刀具行业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1.2.3 我国金属切削刀具行业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2.4 国内外数控加工刀具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金属切削刀具的关键技术 | 第17-27页 |
2.1 刀具切削部分的构成 | 第17-18页 |
2.2 刀具的静态角度 | 第18-20页 |
2.2.1 确定刀具角度的坐标参考系 | 第18-19页 |
2.2.2 刀具的静态角度分析 | 第19-20页 |
2.3 切削力分析 | 第20-27页 |
2.3.1 切削力的产生 | 第21页 |
2.3.2 切削力的分解 | 第21-22页 |
2.3.3 切削力的计算与测定 | 第22-23页 |
2.3.4 影响切削力的因素 | 第23-27页 |
第3章 刀具磨损和刀具寿命 | 第27-33页 |
3.1 刀具磨损的形态 | 第27-28页 |
3.2 刀具磨损的形成原因 | 第28-29页 |
3.3 刀具寿命的影响因素 | 第29-31页 |
3.3.1 切削速度的影响 | 第29-30页 |
3.3.2 进给量、背吃刀量的影响 | 第30页 |
3.3.3 切削用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3.4 提高刀具寿命的措施 | 第31-32页 |
3.5 数控车刀损坏形式及原因 | 第32-33页 |
3.5.1 数控车刀损坏形式 | 第32页 |
3.5.2 数控车刀损坏的主要原因 | 第32-33页 |
第4章 切削热和切削温度 | 第33-39页 |
4.1 切削热的产生和传导 | 第33-34页 |
4.1.1 切削热的产生及计算公式 | 第33页 |
4.1.2 切削热的传导和影响散热的因素 | 第33-34页 |
4.2 切削温度的测量方法 | 第34-35页 |
4.2.1 热电偶法 | 第34-35页 |
4.2.2 光、热辐射法 | 第35页 |
4.3 影响切削温度的主要因素 | 第35-39页 |
4.3.1 切削用量对切削温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4.3.2 刀具几何参数对切削温度的影响 | 第36页 |
4.3.3 刀具磨损对切削温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4.3.4 工件材料对切削温度的影响 | 第37页 |
4.3.5 切削液对切削温度的影响 | 第37-39页 |
第5章 复合刀具结构参数影响分析与优化设计 | 第39-49页 |
5.1 数控复合车刀的结构参数影响分析 | 第39-40页 |
5.1.1 数控车削加工切削效率的影响因素 | 第39页 |
5.1.2 数控复合车刀结构参数对切削加工的影响 | 第39-40页 |
5.2 数控复合车刀结构改进设计 | 第40-44页 |
5.2.1 刀具结构分类 | 第40-41页 |
5.2.2 内、外圆车刀结构设计总体思路 | 第41-43页 |
5.2.3 刀具基本参数 | 第43-44页 |
5.3 切削试验条件 | 第44页 |
5.4 切削加工对比分析 | 第44-45页 |
5.4.1 切削试验 | 第44-45页 |
5.4.2 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45页 |
5.5 生产验证及成效 | 第45-4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9-50页 |
6.1 论文主要内容总结 | 第49页 |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