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个体网络借贷资金安全制度保障研究
| 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页 |
| 一、导论 | 第6-10页 |
| (一)个体网络借贷的性质与主体 | 第6页 |
| (二)个体网络借贷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 第6-7页 |
| (三)我国个体网络借贷资金安全保障的相关法律法规 | 第7-8页 |
| (四)我国个体网络借贷资金安全保障的制度架构 | 第8页 |
| (五)我国个体网络借贷资金安全保障制度的不足 | 第8-10页 |
| 二、合格投资者制度 | 第10-13页 |
| (一)《暂行办法》中合格投资者的条件 | 第10-11页 |
| 1、应当具备投资风险意识、风险识别能力及投资经验 | 第10页 |
| 2、应当熟悉互联网 | 第10-11页 |
| (二)限制投资规模 | 第11-13页 |
| 1、一般投资者的投资规模 | 第12页 |
| 2、风险投资者的投资规模 | 第12页 |
| 3、专业投资者的投资规模 | 第12-13页 |
| 三、第三方资金托管制度 | 第13-21页 |
| (一)现行资金存管制度的缺陷 | 第13-14页 |
| (二)证券业第三方存管的启示 | 第14-16页 |
| (三)第三方资金托管制度 | 第16-21页 |
| 1、存管与托管的比较 | 第16-18页 |
| 2、个体网络借贷平台资金托管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 3、第三方托管机构的职责与功能 | 第19-21页 |
| 四、风险缓释制度 | 第21-28页 |
| (一)风险准备金制度 | 第22-24页 |
| 1、“刚性兑付”下的风险准备金制度 | 第22页 |
| 2、个体网络借贷平台风险准备金机制 | 第22-23页 |
| 3、明确风险准备金的所有权 | 第23-24页 |
| (二)相互保险制度 | 第24-28页 |
| 1、我国的现状 | 第24-25页 |
| 2、个体网络借贷投资人相互保险组织的设立 | 第25-26页 |
| 3、相互保险的赔偿 | 第26-27页 |
| 4、保险费用 | 第27-28页 |
| 五、结论 | 第28-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30-33页 |
| 致谢 | 第33-34页 |
|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