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20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地应力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滑动构造与地应力的关系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4 存在问题 | 第16-17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创新点 | 第17页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2 豫西滑动构造特征及区域应力场分析 | 第20-42页 |
2.1 豫西滑动构造特征 | 第20-23页 |
2.1.1 主要特征 | 第20-21页 |
2.1.2 成因机制 | 第21-23页 |
2.2 区域应力场分析 | 第23-31页 |
2.2.1 区域地应力演化 | 第24-26页 |
2.2.2 区域地应力实测分析 | 第26-30页 |
2.2.3 区域震源机制解 | 第30-31页 |
2.3 地应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42页 |
2.3.1 地质构造对地应力分布的影响 | 第31-35页 |
2.3.2 埋深对地应力分布的影响 | 第35-36页 |
2.3.3 岩性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 第36-38页 |
2.3.4 地形地貌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 第38-40页 |
2.3.5 其它因素的影响 | 第40-42页 |
3 豫西白坪滑动构造地应力数值模拟分析 | 第42-54页 |
3.1 Flac3D特点 | 第42-43页 |
3.2 白坪滑动构造地质模型的建立 | 第43-45页 |
3.2.1 白坪井田地质条件 | 第43-44页 |
3.2.2 三维地质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 第44-45页 |
3.3 参数设置 | 第45-46页 |
3.4 边界条件和模拟过程 | 第46页 |
3.5 模拟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3.6 纵向剖面分析 | 第48-49页 |
3.7 不同构造组合附近应力状态分布特征 | 第49-54页 |
3.7.1 白坪滑动构造分析 | 第49-50页 |
3.7.2 F_(32)断层与F_7断层组合分析 | 第50-52页 |
3.7.3 白坪滑动滑动构造与组合断层分析 | 第52-54页 |
4 白坪滑动构造带地应力对煤与瓦斯突出控制作用分析 | 第54-66页 |
4.1 白坪井田矿井动力概况 | 第54-56页 |
4.1.1 矿井动力现象分类及特征 | 第54页 |
4.1.2 白坪井田矿井动力概况 | 第54-56页 |
4.2 煤与瓦斯突出的动力来源 | 第56-58页 |
4.3 白坪滑动构造带地应力对瓦斯压力的控制作用分析 | 第58-62页 |
4.3.1 地应力对瓦斯压力控制作用分析 | 第58-59页 |
4.3.2 白坪滑动构造带地应力对瓦斯压力控制作用分析 | 第59-62页 |
4.4 地应力对煤体结构及其透气性控制 | 第62-66页 |
4.4.1 地应力对煤体结构的控制 | 第62-63页 |
4.4.2 地应力对煤层透气性的影响 | 第63-66页 |
5 结论及展望 | 第66-68页 |
5.1 结论 | 第66页 |
5.2 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作者简历 | 第74-7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