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植物营养、代谢与呼吸论文--光合作用、碳素同化作用论文

大气CO2浓度升高背景下大型海藻光合功能响应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缩略词 (Abbreviations)第10-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7页
    1.1 研究背景第17-20页
        1.1.1 海洋碳酸盐系统第17-18页
        1.1.2 海洋对大气CO_2的吸收第18页
        1.1.3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海洋碳酸盐系统影响与海水暖化第18-20页
    1.2 大型海藻的近海碳汇作用及机理第20-24页
        1.2.1 大型海藻的碳汇作用第20-21页
        1.2.2 大型海藻的碳汇机理第21-24页
    1.3 环境因素变化对大型海藻光合及相关代谢影响第24-33页
        1.3.1 光合作用第24-27页
        1.3.2 氮吸收同化第27-29页
        1.3.3 呼吸作用第29-30页
        1.3.4 活性氧代谢第30-31页
        1.3.5 生长速率和生化组分含量第31-33页
    1.4 研究目的和内容第33-34页
    1.5 关键科学问题第34-35页
    1.6 技术路线与论文框架第35-37页
第二章 海藻采集培养与分析方法第37-49页
    2.1 取样点介绍第37-38页
    2.2 海藻采集与培养第38-39页
    2.3 环境因子调控第39页
        2.3.1 CO_2浓度第39页
        2.3.2 温度、pH、光强与营养盐浓度第39页
    2.4 分析方法第39-49页
        2.4.1 海水碳酸盐系统参数第39-40页
        2.4.2 相对生长速率第40页
        2.4.3 生化组分分析第40-42页
            2.4.3.1 光合色素含量第40-41页
            2.4.3.2 可溶性蛋白第41页
            2.4.3.3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第41-42页
            2.4.3.4 脂肪酸含量第42页
        2.4.4 光合特性分析第42-45页
            2.4.4.1 光合放氧速率与光强响应曲线第42-43页
            2.4.4.2 光合放氧与无机碳浓度响应曲线第43-44页
            2.4.4.3 pH补偿点第44页
            2.4.4.4 叶绿素荧光诱导参数与快速光饱和曲线第44-45页
        2.4.5 硝酸盐吸收与还原分析第45-46页
            2.4.5.1 硝酸盐含量测定第45-46页
            2.4.5.2 硝酸还原酶测定第46页
        2.4.6 抗氧化酶活性与膜脂过氧化物分析第46-49页
            2.4.6.1 抗氧化酶活测定第46-48页
            2.4.6.2 膜脂过氧化含量测定第48-49页
第三章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大型海藻光合功能的影响第49-91页
    3.1 对石莼和龙须菜生长、生化组分及光合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第49-71页
        3.1.1 引言第49页
        3.1.2 实验处理第49-50页
        3.1.3 实验方法第50-51页
            3.1.3.1 海水pH值变化第50页
            3.1.3.2 相对生长速率第50页
            3.1.3.3 生化组分测定第50页
            3.1.3.4 P-I曲线第50-51页
            3.1.3.5 光合放氧与暗呼吸速率第51页
        3.1.4 统计分析第51页
        3.1.5 结果第51-67页
            3.1.5.1 海水pH值变化第51-52页
            3.1.5.2 相对生长速率第52-53页
            3.1.5.3 光合色素含量第53页
            3.1.5.4 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蛋白第53-54页
            3.1.5.5 脂肪酸含量第54-57页
            3.1.5.6 P-I曲线第57-59页
            3.1.5.7 光合放氧与暗呼吸速率第59-67页
        3.1.6 讨论第67-71页
    3.2 对石莼光合作用的耦合效应分析第71-79页
        3.2.1 引言第71页
        3.2.2 实验处理第71页
        3.2.3 实验方法第71-72页
            3.2.3.1 P-I曲线与RLCs曲线第71页
            3.2.3.2 NO_3-吸收速率与NR酶活性第71-72页
        3.2.4 统计分析第72页
        3.2.5 结果第72-76页
            3.2.5.1 P-I曲线与RLCs曲线第72-75页
            3.2.5.2 NO_3-吸收速率与NR酶活性第75-76页
        3.2.6 讨论第76-79页
    3.3 对坛紫菜的生长、光合和呼吸作用影响第79-89页
        3.3.1 引言第79页
        3.3.2 实验处理第79-80页
        3.3.3 实验方法第80页
            3.3.3.1 相对生长速率与生化组分第80页
            3.3.3.2 RLCs曲线与F_v/F_m第80页
            3.3.3.3 光合放氧与呼吸速率第80页
        3.3.4 统计分析第80-81页
        3.3.5 结果第81-88页
            3.3.5.1 相对生长速率与生化组分第81-82页
            3.3.5.2 F_v/F_m与rETR_m第82页
            3.3.5.3 光合放氧与呼吸速率第82-86页
            3.3.5.4 呼吸速率与总光合速率的比值第86-87页
            3.3.5.5 总光合速率与电子传递速率的比值第87-88页
        3.3.6 讨论第88-89页
    3.4 本章小结第89-91页
第四章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大型海藻光合作用相关代谢的影响第91-114页
    4.1 对龙须菜光合作用及抗氧化酶活性影响第91-104页
        4.1.1 引言第91页
        4.1.2 实验处理第91-92页
        4.1.3 实验方法第92页
            4.1.3.1 光合色素含量第92页
            4.1.3.2 RLCs曲线与叶绿素荧光诱导参数第92页
            4.1.3.3 抗氧化酶活与膜脂过氧化物第92页
        4.1.4 统计分析第92页
        4.1.5 结果第92-101页
            4.1.5.1 光合色素含量第93页
            4.1.5.2 RLCs曲线与叶绿素荧光诱导参数第93-98页
            4.1.5.3 SOD、POD、CAT活性与MDA含量第98-101页
        4.1.6 讨论第101-104页
    4.2 对坛紫菜的光合作用及氮同化影响第104-112页
        4.2.1 引言第104页
        4.2.2 实验处理第104-105页
        4.2.3 实验方法第105-106页
            4.2.3.1 相对生长速率第105页
            4.2.3.2 生化组分第105页
            4.2.3.3 RLCs曲线第105页
            4.2.3.4 NR酶活性第105-106页
        4.2.4 统计分析第106页
        4.2.5 结果第106-111页
            4.2.5.1 相对生长速率与生化组分第106-107页
            4.2.5.2 RLCs曲线第107-108页
            4.2.5.3 NR酶活性第108-111页
        4.2.6 讨论第111-112页
    4.3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第五章 温度和光强升高对石莼和龙须菜光合作用与无机碳利用的影响第114-127页
    5.1 引言第114页
    5.2 实验处理第114-115页
    5.3 实验方法第115-116页
        5.3.1 P-I曲线第115页
        5.3.2 P-C曲线第115页
        5.3.3 不同pH下的光合放氧速率与pH补偿点第115页
        5.3.4 叶绿素荧光诱导参数第115页
        5.3.5 统计分析第115-116页
    5.4 结果第116-124页
        5.4.1 光合放氧速率与测定温度关系第116-117页
        5.4.2 P-I曲线光合参数第117-118页
        5.4.3 P-C曲线第118-122页
        5.4.4 不同pH下光合放氧速率与pH补偿点第122-123页
        5.4.5 叶绿素荧光诱导参数第123-124页
    5.5 讨论第124-126页
    5.6 本章小结第126-127页
结论与展望第127-129页
    主要结论第127-128页
    展望第128-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5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50-153页
致谢第153-154页
附件第154页

论文共1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贸易附加值统计与国际贸易竞争优势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中空苯丙聚合物乳胶粒的制备及其结构形貌和遮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