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 1.1 受控核聚变与托卡马克装置 | 第12-14页 |
| 1.2 射频波电流驱动的作用、分类以及特点 | 第14-16页 |
| 1.3 电子回旋波电流驱动的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 1.4 高谐快波电流驱动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 1.5 电子回旋波与高谐快波联合电流驱动的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 1.6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射频波电流驱动理论 | 第26-82页 |
| 2.1 射频波电流驱动原理 | 第26-29页 |
| 2.2 线性化的Fokker-Planck方程 | 第29-32页 |
| 2.3 伴随技术 | 第32-34页 |
| 2.4 Lin-Liu模型 | 第34-45页 |
| 2.5 准线性近似 | 第45-47页 |
| 2.6 玻尔兹曼方程 | 第47-50页 |
| 2.7 准线性Fokker-Planck方程 | 第50-51页 |
| 2.8 反弹平均的准线性Fokker-Planck方程 | 第51-62页 |
| 2.9 Fokker-Planck方程的数值求解 | 第62-79页 |
| 2.10 小结 | 第79-82页 |
| 第三章 电子回旋波电流驱动 | 第82-104页 |
| 3.1 电子回旋波在等离子体中的传播 | 第82-88页 |
| 3.2 电子回旋波电流驱动程序及其验证 | 第88-95页 |
| 3.3 准线性效应对电子回旋波电流驱动的影响 | 第95-98页 |
| 3.4 等离子体参数对电子回旋波电流驱动的影响 | 第98-103页 |
| 3.5 小结 | 第103-104页 |
| 第四章 高谐快波电流驱动 | 第104-122页 |
| 4.1 高谐快波电流驱动理论 | 第104-110页 |
| 4.2 EAST装置上高谐快波电流驱动的数值计算 | 第110-115页 |
| 4.3 动理学效应对高谐快波电流驱动的影响 | 第115-120页 |
| 4.4 小结 | 第120-122页 |
| 第五章 电子回旋波与高谐快波联合电流驱动 | 第122-136页 |
| 5.1 电子回旋波与高谐快波联合电流驱动理论 | 第122-125页 |
| 5.2 电子回旋波与高谐快波联合电流驱动的数值计算 | 第125-133页 |
| 5.3 波功率对联合驱动时协同电流的影响 | 第133-134页 |
| 5.4 小结 | 第134-136页 |
| 第六章 电子回旋波对磁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的抑制 | 第136-150页 |
| 6.1 电子回旋波抑制磁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理论 | 第136-138页 |
| 6.2 电子回旋波对新经典撕裂模的抑制 | 第138-143页 |
| 6.3 电子回旋波对锯齿模的控制 | 第143-147页 |
| 6.4 小结 | 第147-150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50-152页 |
| 7.1 总结 | 第150-151页 |
| 7.2 展望 | 第151-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2-164页 |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164-166页 |
| 致谢 | 第166-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