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地方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

城镇化进程中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7-13页
    1.1 研究背景第7-8页
    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2.1 理论意义第8-9页
        1.2.2 实践意义第9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4 研究内容、方法第12-13页
        1.4.1 研究内容第12页
        1.4.2 研究方法第12-13页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第13-18页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第13-14页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第14-17页
        2.2.1 传统性第14页
        2.2.2 公共性第14-15页
        2.2.3 传承性第15页
        2.2.4 独特性第15-16页
        2.2.5 地域性第16页
        2.2.6 动态性第16-17页
    2.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第17-18页
3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分析第18-30页
    3.1 分布情况第18-21页
        3.1.1 地域分布第18-20页
        3.1.2 种类分布第20-21页
    3.2 基本特点第21-22页
    3.3 保护成效第22-24页
        3.3.1 学习和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出台相关条例第22-23页
        3.3.2 纳入政府部门工作规划,提供经费保障第23页
        3.3.3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建立非遗档案及数据库第23页
        3.3.4 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加大宣传和保护第23页
        3.3.5 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支持其开展传承活动第23-24页
    3.4 面临的问题第24-27页
        3.4.1 城镇化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第24-25页
        3.4.2 城镇化削弱民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参与度第25页
        3.4.3 市民化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农民的吸引力下降第25-26页
        3.4.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度产业化、商业化第26-27页
    3.5 原因分析第27-30页
        3.5.1 城镇化后的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滞后第27页
        3.5.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存在不足第27-29页
        3.5.3 “口传心授”等传承方式加大保护的难度第29-30页
4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与教训第30-36页
    4.1 日、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第30-32页
        4.1.1 日本第30-31页
        4.1.2 韩国第31-32页
    4.2 法国第32页
    4.3 英国、秘鲁、意大利第32-33页
    4.4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第33-34页
        4.4.1 注重政府主导第33页
        4.4.2 注重民间参与第33-34页
        4.4.3 注重产业化发展第34页
        4.4.4 注重传承人保护第34页
    4.5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教训第34-36页
        4.5.1 缺乏长效机制第34-35页
        4.5.2 过度商业化第35-36页
5 促进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第36-42页
    5.1 完善管理机制第36-37页
    5.2 提高民众参与水平第37-38页
    5.3 加强传承发展与创新利用第38-39页
    5.4 健全传承人制度第39-40页
    5.5 推动学校参与及学者研究第40-41页
    5.6 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作用第41-42页
6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4页
致谢第44-45页
附表第4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离与合:社会资本视角下混合居住研究--以Q市Z社区为例
下一篇:结构与行动:“新农人”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以江西上饶M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