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线路及杆塔论文

特高压直流线路合成电场的计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24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发展第10-12页
    1.3 特高直流输电线路的生态效应第12-14页
    1.4 国内外直流合成电场研究情况第14-23页
        1.4.1 直流合成电场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2 导线表面电位梯度计算方法第15-19页
        1.4.3 合成电场计算方法第19-23页
    1.5 论文主要内容第23-24页
2 特高压直流线路二维模型建立及计算分析第24-33页
    2.1 有限元法计算标称电场第24-28页
        2.1.1 二维模型的建立及边界处理第24-26页
        2.1.2 控制方程第26-27页
        2.1.3 标称电场计算结果分析第27-28页
    2.2 合成电场计算第28-31页
        2.2.1 电晕放电机理第28-29页
        2.2.2 起晕场强的计算第29-30页
        2.2.3 合成电场计算第30-31页
    2.3 算例验证第31-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3 特高压直流线路三维分析第33-45页
    3.1 悬链线方程及其力学参数第33-36页
        3.1.1 悬链线方程第33-34页
        3.1.2 导线比载第34-35页
        3.1.3 导线水平应力第35-36页
    3.2 三维模型建立第36-40页
        3.2.1 两种三维几何模型第36页
        3.2.2 边界条件处理第36-38页
        3.2.3 标称电场三维分量特性第38-40页
    3.3 合成电场计算第40-44页
        3.3.1 三维合成电场计算流程图第40-41页
        3.3.2 合成电场计算结果分析第41-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4 直流合成电场的影响因素第45-54页
    4.1 导线结构和布置方式对合成电场的影响第45-48页
        4.1.1 导线高度的影响第45-46页
        4.1.2 导线极间距的影响第46-47页
        4.1.3 分裂导线的影响第47-48页
    4.2 环境和大气条件对合成电场的影响第48-53页
        4.2.1 导线表面状况对合成电场影响第48-49页
        4.2.2 湿度对合成电场的影响第49-50页
        4.2.3 海拔高度和大气压对合成电场的影响第50-51页
        4.2.4 覆冰对合成电场的影响第51-53页
    4.3 本章小结第53-54页
5 交直流混合输电对地面电场的影响第54-64页
    5.1 交直流混合输电的发展趋势第54-55页
    5.2 并行交流线路对直流电场的影响第55-58页
        5.2.1 并行线路下的电场分布第55-56页
        5.2.2 交流线路周期变化的影响第56-57页
        5.2.3 线路间的水平距离的影响第57-58页
    5.3 同塔交直流线路对地面电场的影响第58-63页
        5.3.1 同塔线路的混合电场研究第58-59页
        5.3.2 线路布置位置的影响第59-60页
        5.3.3 线路间垂直距离的影响第60-61页
        5.3.4 交直流导线间距的影响第61-63页
    5.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6 总结及展望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第70-71页
致谢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品管圈在降低神经内科鼻胃管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
下一篇:流体应力对肝卵圆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