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焊接、金属切割及金属粘接论文--焊接一般性问题论文--焊接自动化技术论文

大梁自动焊起始点定位及障碍物识别的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2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大型自动化焊接装备的发展趋势第11-12页
    1.3 大梁自动焊生产线概述第12-15页
    1.4 焊接起始点定位及障碍物识别的研究现状第15-18页
        1.4.1 焊接起始点定位第15-16页
        1.4.2 焊接障碍物识别第16-18页
    1.5 涡流及激光视觉技术的应用现状第18-20页
        1.5.1 涡流传感器第18-19页
        1.5.2 激光视觉传感器第19-20页
    1.6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2章 复合检测式双涡流定位传感器的理论分析第22-32页
    2.1 涡流传感器简介及选型第22-24页
        2.1.1 涡流传感器系统结构第22页
        2.1.2 涡流传感器影响因素第22-23页
        2.1.3 涡流传感器选型第23-24页
    2.2 双涡流定位传感器的检测原理第24-26页
        2.2.1 涡流检测高度原理第24页
        2.2.2 涡流检测面积原理第24-26页
    2.3 复合检测式双涡流定位系统等效分析第26-31页
        2.3.1 双涡流定位传感器系统第26页
        2.3.2 双涡流定位传感器电感计算第26-29页
        2.3.3 双涡流定位传感器等效分析第29-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大梁自动焊起始点定位研究第32-50页
    3.1 大梁自动焊起始点定位简介第32-36页
        3.1.1 大梁起始点定位工况简介第32-34页
        3.1.2 复合检测式双涡流定位原理第34-36页
    3.2 大梁工件双涡流探头数据采集第36-42页
        3.2.1 双涡流定位采样策略第36-37页
        3.2.2 定位数据采集电路设计第37-38页
        3.2.3 定位数据采集试验平台第38-39页
        3.2.4 恒面积式涡流探头1数据采集第39-40页
        3.2.5 变面积式涡流探头2数据采集第40-42页
    3.3 探头1高度采集数据拟合第42-44页
        3.3.1 优化加权最小二乘法第42-44页
        3.3.2 线性拟合及分析第44页
    3.4 探头2高度及偏转角度采集数据变量分离第44-48页
        3.4.1 响应面法简介第44-45页
        3.4.2 BBD试验设计第45-46页
        3.4.3 响应面分析与变量分离第46-48页
    3.5 复合检测式双涡流定位系统综合偏差第48-49页
    3.6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4章 折线式激光障碍物识别传感器的理论设计第50-66页
    4.1 线阵激光传感器基本原理第50-55页
        4.1.1 三角测量原理简介第50-51页
        4.1.2 激光系统光路参数设计第51-53页
        4.1.3 线阵CCD通信流程分析第53-55页
    4.2 激光识别传感器硬件系统设计第55-58页
        4.2.1 线阵激光传感器系统原理第55-56页
        4.2.2 dsPIC单片机电路设计第56-58页
    4.3 激光识别传感器成像分析第58-61页
        4.3.1 激光传感器空间位置分布第58-59页
        4.3.2 激光传感器信号采集及成像第59页
        4.3.3 成像干扰因素及处理第59-60页
        4.3.4 扫描激光有效范围自适应设计第60-61页
    4.4 激光识别传感器障碍物识别机制第61-65页
        4.4.1 大梁长直焊缝障碍物简介第62-63页
        4.4.2 各类障碍物成像规律分析第63-65页
    4.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5章 大梁自动焊障碍物实时聚类识别研究第66-77页
    5.1 障碍物实时聚类识别系统及信号采集第66-68页
        5.1.1 障碍物实时聚类识别策略第66-67页
        5.1.2 激光传感器3维特征基值信号第67-68页
    5.2 传统FCM聚类算法简介第68-70页
    5.3 RNGK-FCM优化聚类算法第70-73页
        5.3.1 实时聚类策略的引进第71页
        5.3.2 核化距离函数的替换第71-72页
        5.3.3 全局快速优化第72-73页
    5.4 障碍物识别MATLAB仿真及分析验证第73-75页
        5.4.1 六类算法参数初始化第73页
        5.4.2 抑制噪声点优化分析第73页
        5.4.3 全局快速优化效果第73-74页
        5.4.4 实时聚类结果验证第74-75页
    5.5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6章 大梁自动焊起始点定位及障碍物识别试验第77-87页
    6.1 大梁自动焊定位模拟试验平台第77-78页
    6.2 焊接起始点定位试验第78-82页
        6.2.1 焊接起始点定位试验方法第78-79页
        6.2.2 焊接起始点定位试验结果分析第79-82页
    6.3 大梁自动焊障碍物识别平台第82-83页
    6.4 障碍物实时聚类识别试验第83-86页
        6.4.1 障碍物实时聚类识别试验方法第83页
        6.4.2 障碍物实时聚类识别结果分析第83-86页
    6.5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结论与展望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3页
致谢第93-94页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4-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萍乡市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下一篇:井冈山农村治安现状及防控体系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