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基于硼酸与多醇相互作用的纤维素材料表面自组装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4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含硼酸官能团类化合物与多元醇相互作用概述第10-19页
        1.2.1 含硼酸官能团类化合物与多元醇作用机理第10-12页
        1.2.2 含硼酸官能团类化合物识别多元醇的方法第12-14页
        1.2.3 硼酸-邻/对位多醇识别作用的应用第14-19页
    1.3 自组装技术概述第19-22页
        1.3.1 自组装过程第19-20页
        1.3.2 自组装的优点第20-21页
        1.3.3 自组装的影响因素第21页
        1.3.4 自组装在造纸行业的应用第21-22页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2-24页
第二章 硼酸改性纤维素膜的制备、表征及性能分析第24-35页
    2.1 引言第24-25页
    2.2 实验部分第25-28页
        2.2.1 主要试剂第25页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25-26页
        2.2.3 C6位含有羧基的纤维素膜的制备第26页
        2.2.4 表面接枝苯硼酸官能团的纤维素膜的制备第26页
        2.2.5 分析检测第26-2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8-33页
        2.3.1 苯硼酸官能团在纤维束膜表面的接枝效果第28-29页
        2.3.2 形貌特征第29-30页
        2.3.3 改性纤维素膜的机械性能第30-32页
        2.3.4 纤维素膜的热性能分析第32-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三章 硼酸改性棕榈蜡乳液微球在纤维素膜上的自组装研究第35-50页
    3.1 引言第35页
    3.2 实验部分第35-38页
        3.2.1 主要试剂第35-36页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36页
        3.2.3 棕榈蜡乳液的制备第36页
        3.2.4 硼酸改性棕榈蜡乳液的制备第36-37页
        3.2.5 纤维素膜预处理第37页
        3.2.6 PVA/CW-ABBA在纤维素膜上的自组装第37页
        3.2.7 分析检测第37-38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8-48页
        3.3.1 棕榈蜡乳液制备条件探究第38-41页
        3.3.2 接枝改性后的棕榈蜡乳液微球的粒径第41-42页
        3.3.3 红外表征分析第42页
        3.3.4 CW及CW-ABBA乳液微球表面的电泳迁移情况第42-43页
        3.3.5 PVA/CW-ABBA修饰纤维素膜的水蒸气阻隔性第43-44页
        3.3.6 PVA/CW-ABBA修饰纤维素膜的疏水性效果第44-45页
        3.3.7 改性纤维素膜的机械性能第45-46页
        3.3.8 PVA/CW-ABBA修饰纤维素膜的形貌特征第46-47页
        3.3.9 纤维素膜的热性能分析第47-48页
    3.4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四章 Chitosan-PBA/PVA及PVAm-PBA/PVA复合膜的制备第50-67页
    4.1 引言第50页
    4.2 实验部分第50-54页
        4.2.1 主要试剂第50-51页
        4.2.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51页
        4.2.3 接枝有 4-羧基苯硼酸的改性壳聚糖及改性聚乙烯胺的制备第51-52页
        4.2.4 表面吸附有Chitosan-PBA的PS微球和表面吸附有PVAm-PBA的PS微球的制备第52页
        4.2.5 硅片表面处理第52页
        4.2.6 Chitosan-PBA/PVA和PVAm-PBA/PVA在硅片、纤维素膜及PS微球上的自组装第52-53页
        4.2.7 分析检测第53-5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4-65页
        4.3.1 Chitosan-PBA、PVAm-PBA结构表征第54-56页
        4.3.2 聚苯乙烯微球表面电泳迁移情况第56-57页
        4.3.3 pH对硅板上自组装薄膜厚度的影响第57-58页
        4.3.4 PS微球表面自组装对其电泳迁移率的影响第58-59页
        4.3.5 pH对硅板表面自组装膜层的粗糙度的影响第59-60页
        4.3.6 pH对自组装纤维素膜的机械性能的影响第60-63页
        4.3.7 不同条件处理后的纤维素膜表面分析第63-65页
        4.3.8 纤维素膜的热性能分析第65页
    4.4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5.1 结论第67-68页
    5.2 创新点第68页
    5.3 展望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7页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系统评价
下一篇:慢性胃炎现代医案舌诊的文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