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外科学论文--泌尿科学(泌尿生殖系疾病)论文--膀胱疾病论文

中老年男性LUTS患者膀胱出口梗阻的临床诊断--基于10年尿动力学数据研究

摘要第3-11页
ABSTRACT第11-18页
第一部分 膀胱出口梗阻发生风险概率预测模型的构建第22-89页
    第一章 前言第22-34页
        1.1 研究背景第22-26页
        1.2 膀胱出口梗阻的病理生理第26-28页
        1.3 膀胱出口梗阻的临床诊断第28-32页
        1.4 疾病预测模型概述第32-34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34-46页
        2.1 研究对象及仪器设备第34-35页
        2.2 研究方法及研究指标第35-44页
        2.3 统计方法第44-46页
        2.4 统计软件第46页
    第三章 结果第46-74页
        3.1 研究人群的一般资料第46-47页
        3.2 研究人群的尿动力学检查参数第47-51页
        3.3 膀胱出口梗阻的单因素分析及其ROC曲线第51-69页
        3.4 膀胱出口梗阻的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模型的建立第69-70页
        3.5 膀胱出口梗阻发生风险概率预测模型的建立第70-74页
    第四章 讨论第74-89页
        4.1 前列腺体积、移行带体积、移行带指数与膀胱出口梗阻的诊断第74-76页
        4.2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膀胱出口梗阻的诊断第76-79页
        4.3 最大尿流率与膀胱出口梗阻的诊断第79-81页
        4.4 膀胱剩余尿量、剩余分数与膀胱出口梗阻的诊断第81-84页
        4.5 膀胱出口梗阻发生风险概率的预测模型与临床实践第84-89页
第二部分 评价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收缩功能列线图的构建第89-119页
    第一章 前言第89-95页
        1.1 逼尿肌活动低下的概述第89-91页
        1.2 逼尿肌活动低下的诊断第91-92页
        1.3 逼尿肌活动低下与膀胱出口梗阻第92-94页
        1.4 逼尿肌活动低下与膀胱出口梗阻诊断的研究进展第94-95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95-101页
        2.1 研究对象第95-96页
        2.2 研究方法及参数选择第96-100页
        2.3 统计方法第100-101页
        2.4 统计软件第101页
    第三章 结果第101-111页
        3.1 研究人群的一般资料第101页
        3.2 研究指标在有DO与无DO患者中的差异第101-102页
        3.3 研究指标在不同膀胱出口梗阻等级患者中的差异第102-103页
        3.4 构建评价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收缩功能的列线图第103-111页
    第四章 讨论第111-119页
        4.1 逼尿肌活动低下的尿动力学表现第111-113页
        4.2 逼尿肌活动低下合并膀胱出口梗阻的临床决策第113-116页
        4.3 诊断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收缩功能的临床列线图第116-119页
全文总结第119-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9页
中英文缩略词表第129-130页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第130-131页
致谢第131-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腺相关病毒载体的人工miRNA抗乙型肝炎病毒基因治疗研究
下一篇:长链非编码RNA-TINCR表达缺失调节EpCAM蛋白水解促进结直肠癌增殖和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