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氧化铁基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1.1 水污染的来源与现状第13页
    1.2 水污染的处理方法第13-14页
        1.2.1 物理法第13-14页
        1.2.2 化学法第14页
        1.2.3 生物法第14页
    1.3 生物模板法第14-15页
        1.3.1 生物模板法简介第14页
        1.3.2 生物模板法制备吸附剂第14-15页
    1.4 水滑石概述第15-19页
        1.4.1 前言第15-16页
        1.4.2 LDH纳米粒子和纳米片第16-17页
        1.4.3 核@LDH纳米复合材料第17-19页
            1.4.3.1 共沉淀法第18页
            1.4.3.2 溶胶凝胶法第18页
            1.4.3.3 直接沉淀法第18-19页
    1.5 氧化铁类化合物第19-20页
        1.5.1 简介第19页
        1.5.2 氧化铁类化合物在吸附剂方面的应用第19-20页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第20-23页
        1.6.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第20-21页
        1.6.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二章 研究方案设计与研究方法第23-31页
    2.1 原料第23页
    2.2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23-24页
    2.3 研究方案与研究方法第24-27页
        2.3.1 制备 γ-Fe_2O_3和MgFe_2O_4/γ-Fe_2O_3微球第24-26页
        2.3.2 制备Fe_3O_4@MgAl-LDH微球第26-27页
    2.4 结构与性能表征方法第27-28页
        2.4.1 物相分析第27页
        2.4.2 微观结构分析第27页
        2.4.3 拉曼光谱分析第27页
        2.4.4 红外光谱分析第27页
        2.4.5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第27-28页
        2.4.6 磁性能分析第28页
    2.5 吸附性能研究第28-31页
        2.5.1 吸附动力学研究第28页
        2.5.2 吸附等温研究第28-29页
        2.5.3 吸附热力学研究第29页
        2.5.4 pH对吸附影响的研究第29页
        2.5.5 吸附剂再生利用的研究第29-31页
第三章 花粉模板制备MgFe_2O_4/γ-Fe_2O_3微球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第31-61页
    3.1 利用松花粉模板制备 γ-Fe_2O_3微球的研究第31-37页
        3.1.1 引言第31页
        3.1.2 研究方法第31页
        3.1.3 表征结果与分析讨论第31-37页
            3.1.3.1 松花粉的微观形貌分析第31-32页
            3.1.3.2 松花粉的XRD分析第32页
            3.1.3.3 松花粉的红外光谱分析第32-33页
            3.1.3.4 不同煅烧温度制备 γ-Fe_2O_3的XRD分析第33-34页
            3.1.3.5 γ-Fe_2O_3的微区拉曼分析第34页
            3.1.3.6 不同煅烧温度制备 γ-Fe_2O_3的红外光谱分析第34-36页
            3.1.3.7 松花粉模板制备 γ-Fe_2O_3微球的微观形貌分析第36页
            3.1.3.8 γ-Fe_2O_3微球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第36-37页
    3.2 利用水热法制备MgFe_2O_4/γ-Fe_2O_3微球的研究第37-42页
        3.2.1 引言第37页
        3.2.2 研究方法第37-38页
        3.2.3 表征结果与分析讨论第38-42页
            3.2.3.1 不同水热温度和水热时间制备MgFe_2O_4/γ-Fe_2O_3的XRD分析第38页
            3.2.3.2 MgFe_2O_4/γ-Fe_2O_3的微区拉曼分析第38-39页
            3.2.3.3 MgFe_2O_4/γ-Fe_2O_3微球的微观形貌分析第39-40页
            3.2.3.4 MgFe_2O_4/γ-Fe_2O_3微球的形成机理第40-41页
            3.2.3.5 MgFe_2O_4/γ-Fe_2O_3微球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第41-42页
            3.2.3.6 γ-Fe_2O_3与MgFe_2O_4/γ-Fe_2O_3微球的磁性能分析第42页
    3.3 MgFe_2O_4/γ-Fe_2O_3和 γ-Fe_2O_3微球吸附性能的研究第42-58页
        3.3.1 引言第42-43页
        3.3.2 吸附动力学研究第43-51页
            3.3.2.1 MgFe_2O_4/γ-Fe_2O_3微球不同水热温度对刚果红的吸附动力学研究第45-46页
            3.3.2.2 MgFe_2O_4/γ-Fe_2O_3微球不同水热时间对刚果红的吸附动力学研究第46-48页
            3.3.2.3 γ-Fe_2O_3与MgFe_2O_4/γ-Fe_2O_3微球的吸附动力学研究第48-51页
        3.3.3 吸附等温研究第51-54页
        3.3.4 吸附热力学研究第54-56页
        3.3.5 吸附机理第56-57页
        3.3.6 吸附剂再生利用第57-58页
    3.4 本章小结第58-61页
第四章 Fe_3O_4@MgAl-LDH微球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第61-79页
    4.1 引言第61页
    4.2 Fe_3O_4微球的表征结果与分析讨论第61-65页
        4.2.1 Fe_3O_4微球的XRD分析第61-62页
        4.2.2 Fe_3O_4微球的红外光谱分析第62页
        4.2.3 Fe_3O_4微球的微观形貌分析第62-63页
        4.2.4 Fe_3O_4微球的形成机理第63-64页
        4.2.5 Fe_3O_4微球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第64-65页
    4.3 Fe_3O_4@MgAl-LDH微球的表征结果与分析讨论第65-68页
        4.3.1 Fe_3O_4@MgAl-LDH微球的XRD分析第65页
        4.3.2 Fe_3O_4@MgAl-LDH微球的红外光谱分析第65-66页
        4.3.3 Fe_3O_4@MgAl-LDH微球的微观形貌分析第66-67页
        4.3.4 Fe_3O_4@MgAl-LDH微球的形成机理第67页
        4.3.5 Fe_3O_4@MgAl-LDH微球及MgAl-LDH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第67-68页
    4.4 Fe_3O_4@MgAl-LDH微球吸附性能的研究第68-76页
        4.4.1 吸附动力学研究第68-70页
        4.4.2 吸附等温研究第70-72页
        4.4.3 吸附热力学研究第72-73页
        4.4.4 吸附机理第73-75页
        4.4.5 吸附剂的磁性能和再生利用第75-76页
    4.5 本章小结第76-7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第79-81页
    5.1 结论第79-80页
    5.2 创新点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93页
致谢第93-95页
附录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作业基础的标准成本法优化研究--以C制造公司为例
下一篇:外资并购对KH公司的绩效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