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机论文--发电机、大型发电机组(总论)论文--风力发电机论文

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技术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8页
    1.1 风力发电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页
    1.2 风力发电系统的主要类型第9-12页
        1.2.1 按风力机运行方式的分类第9-10页
        1.2.2 按连接电网方式的分类第10-12页
    1.3 低电压穿越的相关技术规定第12-15页
        1.3.1 国外低电压穿越的技术规定第12-13页
        1.3.2 国内低电压穿越的技术规定第13-14页
        1.3.3 低电压穿越相关技术规定的发展趋势第14-15页
    1.4 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5-17页
        1.4.1 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的结构第15-16页
        1.4.2 低电压穿越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2 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的建模第18-35页
    2.1 风力机建模与控制第18-25页
        2.1.1 风能计算及贝兹理论第18-21页
        2.1.2 风力机的特性分析第21-22页
        2.1.3 最大功率追踪控制第22-24页
        2.1.4 变桨距控制第24-25页
    2.2 直流环节数学模型第25-26页
    2.3 电网侧PWM变流器模型及其控制策略第26-28页
    2.4 电机侧PWM变流器模型及其控制策略第28-31页
        2.4.1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第28页
        2.4.2 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原理第28-29页
        2.4.3 零d轴电流控制策略第29-31页
    2.5 电机侧变流器和电网侧变流器的协调控制策略第31-32页
    2.6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32-35页
3 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基于Crowbar电路低电压穿越技术第35-45页
    3.1 电网电压跌落对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的影响第35-36页
    3.2 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基于Crowbar电路低电压穿越技术第36-40页
        3.2.1 基于耗能Crowbar电路的低电压穿越技术第37-39页
        3.2.2 基于储能Crowbar电路的低电压穿越技术第39-40页
    3.3 电网侧变流器提供无功支持控制策略第40-41页
    3.4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41-45页
4 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基于转子储能低电压穿越技术第45-53页
    4.1 考虑转子储能的功率平衡分析第45-46页
    4.2 基于转子储能低电压穿越技术的控制策略第46-50页
        4.2.1 电机侧变流器限制发电机电磁转矩第46-47页
        4.2.2 电网侧变流器无功电流优先并传输最大有功电流第47-48页
        4.2.3 直流环节接入制动电阻第48-49页
        4.2.4 基于转子储能的低电压穿越协调控制第49-50页
    4.3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50-53页
5 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电压不对称跌落下低电压穿越技术第53-74页
    5.1 电压不对称跌落下功率分析第53-54页
    5.2 电压不对称跌落下低电压穿越技术的关键第54-59页
        5.2.1 电网侧变流器有功电流的控制第54-57页
        5.2.2 电网侧变流器无功功率的控制第57-59页
    5.3 基于电网正负序电压分别定向矢量控制的低电压穿越技术第59-66页
        5.3.1 网侧电流的控制第59-64页
        5.3.2 辅助控制策略抑制网侧单相过电流第64页
        5.3.3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64-66页
    5.4 基于电网正序电压定向矢量控制的低电压穿越技术第66-74页
        5.4.1 网侧电流的控制第66-68页
        5.4.2 辅助硬件和控制策略抑制有功功率的2倍工频波动第68-71页
        5.4.3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71-74页
结论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时序网络社区演化研究及应用--以DBLP中合著关系为例
下一篇:基于BP神经网络的肿瘤数据分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