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比较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1 引言第12-17页
   ·研究现状第12-15页
     ·相关文献回顾第12-15页
     ·简要评论第15页
   ·本文研究的意义第15-16页
     ·理论意义第15页
     ·现实意义第15-16页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16-17页
2 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产生的渊源第17-29页
   ·毛泽东外交思想的渊源第17-23页
     ·毛泽东外交思想的思想理论渊源第17-19页
     ·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实践渊源第19-22页
     ·毛泽东外交思想的主观动因第22-23页
   ·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渊源第23-29页
     ·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理论渊源第23-25页
     ·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实践渊源第25-27页
     ·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主观动因第27-29页
3 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产生形成第29-39页
   ·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形成过程第29-33页
     ·毛泽东外交思想的萌芽时期第29-31页
     ·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形成时期第31-33页
     ·毛泽东外交思想的成熟时期第33页
   ·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形成过程第33-39页
     ·邓小平的外交思想的萌芽时期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期第34-35页
     ·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形成时期第35-37页
     ·邓小平外交思想成熟时期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初第37-39页
4 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一致第39-46页
   ·外交原则的一致性第39-41页
     ·都坚持以独立自主作为外交的基本原则第39页
     ·都坚持国家主权高于一切的核心原则第39-40页
     ·都坚持以和平共处作为外交的指导原则第40-41页
   ·外交立足点的一致性第41-43页
     ·“第三世界”概念的产生与发展第41-42页
     ·都立足于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人民友好关系第42-43页
   ·外交思想根本点的一致性第43-44页
     ·毛泽东主张反对霸权主义、和平为上第43页
     ·邓小平主张反对霸权主义,和平共处第43-44页
   ·外交态度的一致性第44-46页
     ·毛泽东主张中国永远不做超级大国第44-45页
     ·邓小平主张发展起来的中国也不搞霸权第45-46页
5 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差异第46-54页
   ·国际形势特别是时代背景的不同第46-49页
     ·毛泽东的时代观:战争与革命,战争与和平第46-48页
     ·邓小平的时代观:和平与发展第48-49页
   ·外交着眼点的不同第49-50页
     ·毛泽东所要解决的主要历史课题是如何巩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49页
     ·邓小平所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尽快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第49-50页
   ·外交大战略的不同第50-51页
     ·毛泽东的外交战略:一边倒、一大片和一条线第50页
     ·邓小平的不结盟外交战略第50-51页
   ·外交斗争手段不同第51-52页
     ·毛泽东外交斗争的手段主要以政治手段为主体第51-52页
     ·邓小平外交斗争手段更趋于灵活第52页
   ·外交姿态的不同第52-54页
     ·毛泽东表现出一种主动的外交姿态第52页
     ·邓小平采取了积极防御的外交姿态第52-54页
6 邓小平对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第54-57页
   ·邓小平继承与发展了毛泽东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第54页
   ·邓小平继承与发展了毛泽东反对霸权主义,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 的外交思想。第54-55页
   ·邓小平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思想第55页
   ·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对外开放的外交思想并进一步提出了全方 位的对外开放理论第55-56页
   ·邓小平继续坚持毛泽东外交思想中关于团结和争取第三世界国 家和人民作为我国外交的基本宗旨第56-57页
7 比较研究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对我国外交事业的启示第57-60页
   ·独立自主的原则仍然是当代中国外交所应坚持的基本立场第57页
   ·反对霸权主义、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仍将是中国外交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第57-58页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仍将是中国外交的指明灯第58-59页
   ·继续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仍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宗旨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主义矛盾学说对缓解我国社会冲突的时代价值研究
下一篇: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外开放思想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