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 第11-14页 |
1.2.1 火力发电行业能效现状 | 第11-12页 |
1.2.2 火力发电企业能效测算方法研究 | 第12-13页 |
1.2.3 火力发电企业能效提升方法研究 | 第13页 |
1.2.4 火力发电企业能效提升方法优化效果分析研究 | 第13-14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火力发电企业能效分析基本理论及相关模型 | 第16-26页 |
2.1 火力发电企业概述及能源效率状况 | 第16-19页 |
2.1.1 火力发电企业发电流程 | 第16页 |
2.1.2 发电企业发电系统主要构成 | 第16-18页 |
2.1.3 火力发电主要设备构成 | 第18-19页 |
2.1.4 火电企业能源效率现状分析 | 第19页 |
2.2 能源效率基本概念 | 第19-20页 |
2.2.1 效率的定义 | 第19-20页 |
2.2.2 能效的概念 | 第20页 |
2.3 能效分析相关模型 | 第20-22页 |
2.3.1 数据包络分析模型 | 第20页 |
2.3.2 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 | 第20-21页 |
2.3.3 基于DEA模型的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指数 | 第21-22页 |
2.4 系统动力学概述 | 第22-25页 |
2.4.1 系统动力学的概念 | 第22-23页 |
2.4.2 因果关系图 | 第23-24页 |
2.4.3 存量流量图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火力发电企业能效差异化分析 | 第26-43页 |
3.1 火力发电企业能效分析 | 第26-31页 |
3.1.1 火力发电企业单要素能效研究 | 第26-27页 |
3.1.2 火力发电企业全要素能效研究 | 第27-28页 |
3.1.3 基于DEA方法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模型 | 第28-31页 |
3.2 火力发电企业能效测算指标体系 | 第31-38页 |
3.2.1 测算指标体系构建基本思路 | 第31页 |
3.2.2 测算指标体系构建基本原则 | 第31-32页 |
3.2.3 企业能源效率测算指标体系框架 | 第32-38页 |
3.3 区域间火力发电企业能效差异化分析 | 第38-41页 |
3.3.1 决策单元的选取 | 第38-39页 |
3.3.2 输入和输出指标 | 第39-40页 |
3.3.3 分析结果 | 第40-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基于AIM /enduse模型火力发电企业优化路径研究 | 第43-53页 |
4.1 研究方法 | 第43-48页 |
4.1.1 AIM /enduse基本介绍 | 第43-45页 |
4.1.2 能效优化技术系统模拟 | 第45-46页 |
4.1.3 模型参数设置 | 第46-48页 |
4.2 优化路径情景设定 | 第48-49页 |
4.2.1 效率情景 | 第48页 |
4.2.2 结构情景 | 第48-49页 |
4.2.3 节能情景 | 第49页 |
4.3 结果分析 | 第49-52页 |
4.3.1 能源消耗总量与能效水平 | 第49-50页 |
4.3.2 CO_2排放总量与能效水平 | 第50-52页 |
4.3.3 优化路径确定 | 第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实证分析 | 第53-58页 |
5.1 案例简介 | 第53-54页 |
5.1.1 国电大同第二电厂概况 | 第53页 |
5.1.2 节能路径下的两种优化技术介绍 | 第53-54页 |
5.2 基于系统动力学节能路径实例分析 | 第54-56页 |
5.2.1 因果关系图 | 第54页 |
5.2.2 系统流图 | 第54-55页 |
5.2.3 状态变量方程 | 第55-56页 |
5.3 节能情景下节能技术的优选 | 第56-5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第58-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