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导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4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0-12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2-14页
        1.2.3 文献评述第14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4-15页
        1.3.1 研究思路第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 主要创新点第15-16页
第二章 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的一般分析第16-25页
    2.1 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和特征第16-17页
        2.1.1 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第16页
        2.1.2 影子银行体系的特征第16-17页
    2.2 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的界定第17-19页
        2.2.1 银行理财业务第18-19页
        2.2.2 资产证券化业务第19页
    2.3 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第19-22页
        2.3.1 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的发展状况第20-21页
        2.3.2 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发展带来的问题第21-22页
    2.4 相关金融理论第22-25页
        2.4.1 金融创新理论第22-23页
        2.4.2 监管套利理论第23-24页
        2.4.3 二元金融结构理论第24-25页
第三章 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的主要风险第25-32页
    3.1 市场风险第25-26页
        3.1.1 利率风险第25页
        3.1.2 资产价格波动风险第25-26页
    3.2 声誉风险第26-27页
    3.3 流动性风险第27-28页
        3.3.1 市场流动性风险第27-28页
        3.3.2 融资流动性风险第28页
    3.4 合规操作风险第28-29页
    3.5 监管套利风险第29-32页
        3.5.1 监管资本套利的风险第29-30页
        3.5.2 信贷规模套利的风险第30-32页
第四章 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成因第32-36页
    4.1 杠杆化操作第32-33页
        4.1.1 股票市场中的杠杆化操作第32页
        4.1.2 债券市场中的杠杆化操作第32-33页
    4.2 顺周期效应第33-34页
    4.3 监管制度的不完全性第34页
    4.4 期限错配不合理第34页
    4.5 信用风险的不完全转移第34-36页
第五章 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风险控制的案例分析第36-44页
    5.1 招商银行影子银行业务的经营概况第36页
    5.2 招商银行理财业务分析第36-40页
        5.2.1 一对一模式第37-39页
        5.2.2 资金池模式第39-40页
    5.3 招商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分析第40-41页
        5.3.1 交易结构分析第40页
        5.3.2 可能存在的风险第40-41页
    5.4 招商银行影子银行业务风险控制的经验第41-44页
        5.4.1 针对一对一模式的风控经验第41-42页
        5.4.2 针对资金池模式的风控经验第42页
        5.4.3 针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风控经验第42-44页
第六章 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风险防范的对策第44-48页
    6.1 完善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的监测与监管体系第44页
    6.2 建立单独的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体系第44-45页
    6.3 提高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的信息透明度第45-46页
    6.4 增强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参与者的投资意识第46页
    6.5 合理引导商业银行影子银行业务规范化发展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财政政策视角下的北京市空气污染治理效率研究
下一篇:内蒙古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