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2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12页 |
三、研究的内容 | 第12-13页 |
四、研究的方法 | 第13页 |
五、研究框架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一)评价 | 第15页 |
(二) 教育评价 | 第15页 |
(三)教师评价 | 第15-16页 |
(四) 教师绩效评价 | 第16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3页 |
(一)国内教师绩效评价制度的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二)国外教师绩效评价制度的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第三章 英国小学教师绩效评价制度的历史演变 | 第23-28页 |
一、英国小学教师绩效评价制度的发展 | 第23-25页 |
(一)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阶段(1983—1990年) | 第23页 |
(二)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阶段(1991—1998年) | 第23-24页 |
(三)绩效性教师评价制度阶段(1998—2000年) | 第24-25页 |
(四)管理性教师评价制度阶段(2000年至今) | 第25页 |
二、英国小学教师绩效评价制度发展的特点 | 第25-28页 |
(一) 针对实际需求,建立评价制度 | 第25-26页 |
(二) 正视制度弊端,勇于继续改进 | 第26页 |
(三) 本着科学态度,善于取长补短 | 第26页 |
(四) 重视评价实践,不断提升完善 | 第26-28页 |
第四章 英国教师绩效评价制度改革的经验及其教训 | 第28-33页 |
一、经验 | 第28-31页 |
(一)突出教师绩效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 第28页 |
(二)评价的标准兼顾统一性和灵活性 | 第28-29页 |
(三)完善机制和保障教师的主体地位 | 第29-30页 |
(四)评价的目标兼顾基础性与差异性 | 第30页 |
(五)以课堂和学生为本收集评价信息 | 第30页 |
(六)及时反馈和合理利用评价的结果 | 第30-31页 |
二、教训 | 第31-33页 |
(一)重视短期目标,轻视长远目标 | 第31页 |
(二)重视评价过程,轻视评价结果 | 第31页 |
(三)重视发展功能,轻视奖励功能 | 第31-33页 |
第五章 对我国的启示 | 第33-47页 |
一、我国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现状的调查分析 | 第33-38页 |
(一)调查问卷和样本结构 | 第33-35页 |
(二)我国教师绩效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5-38页 |
二、我国小学教师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 第38-42页 |
(一) 评价目的不清,奖惩性评价占主导地位 | 第39-40页 |
(二) 评价标准单一,评价内容失调 | 第40页 |
(三) 评价方法单调,盲目追求量化 | 第40-41页 |
(四) 评价主体单一,教师处于被动地位 | 第41页 |
(五) 对评价结果处理不合理 | 第41-42页 |
三、英国小学教师绩效评价改革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42-47页 |
(一) 要着力研究和实践教师绩效评价 | 第42-43页 |
(二)突出教师绩效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 第43-44页 |
(三)构建小学教师绩效评价标准框架 | 第44页 |
(四)保障评价过程和结果的公正透明 | 第44-45页 |
(五)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和有效的改进 | 第45页 |
(六)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教师评价制度 | 第45-47页 |
结束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 | 第51-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