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8页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第18-22页 |
2.1 研究资料 | 第18-19页 |
2.1.1 病例资料 | 第18页 |
2.1.2 药品及检验 | 第18-19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2.3 判断标准 | 第20-21页 |
2.3.1 疗效判断 | 第20页 |
2.3.2 不良反应评估 | 第20-21页 |
2.4 资料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22-27页 |
3.1 患者基本资料 | 第22页 |
3.2 有效性 | 第22页 |
3.2.1 起效时间与有效持续时间 | 第22页 |
3.3 安全性 | 第22-23页 |
3.4 结果分析 | 第23-27页 |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 第27-3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1-32页 |
5.1 有效性与安全性 | 第31页 |
5.2 有效性影响因素 | 第31页 |
5.3 给药剂量 | 第31页 |
5.4 给药频率 | 第31-32页 |
附录 | 第32-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第六章 综述 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进展 | 第36-54页 |
6.1 ITP的免疫发病机制 | 第36-38页 |
6.1.1 B细胞的作用 | 第36页 |
6.1.2 T细胞作用 | 第36-37页 |
6.1.3 血小板清除加速机制 | 第37页 |
6.1.4 血小板产生不足 | 第37-38页 |
6.2 ITP的治疗 | 第38-41页 |
6.2.1 一线治疗 | 第38-39页 |
6.2.2 二线治疗 | 第39-41页 |
6.2.3 新型联合治疗 | 第41页 |
6.3 ITP新型评价指标 | 第41-48页 |
6.3.1 血小板计数 | 第41-42页 |
6.3.2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 | 第42页 |
6.3.3 乏力 | 第42页 |
6.3.4 出血情况 | 第42-43页 |
6.3.5 ITP治疗结果的多项评估 | 第43-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