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四波混频的基本概念 | 第13-14页 |
1.3 四波混频的基本原理 | 第14-18页 |
1.4 位相匹配条件和偏振态影响 | 第18-21页 |
1.4.1 位相匹配条件 | 第18-19页 |
1.4.2 泵浦偏振态对四波混频的影响 | 第19-21页 |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8页 |
第2章 基于自发四波混频的关联光子理论 | 第28-64页 |
2.1 光场量子化 | 第29-31页 |
2.2 自发四波混频的量子理论 | 第31-41页 |
2.2.1 相互作用哈密顿量和联合谱函数 | 第32-35页 |
2.2.2 二阶强度关联函数g~((2)) | 第35-36页 |
2.2.3 光电探测的量子解释 | 第36-37页 |
2.2.4 HBT干涉装置 | 第37-41页 |
2.3 光子对的量子关联特性分析 | 第41-43页 |
2.3.1 单通道计数率 | 第41-43页 |
2.3.2 符合计数率 | 第43页 |
2.4 评价纠缠源质量的几种手段 | 第43-54页 |
2.4.1 量子纠缠光子源的亮度 | 第44-46页 |
2.4.2 CAR和干涉可见度 | 第46-51页 |
2.4.3 CHSH不等式 | 第51-53页 |
2.4.4 量子态层析 | 第53-5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4页 |
第3章 全光纤多通道纠缠光子源的制备 | 第64-82页 |
3.1 光纤量子纠缠光子源简介 | 第64-65页 |
3.1.1 研究背景和发展现状 | 第64-65页 |
3.1.2 本章涉及主要工作 | 第65页 |
3.2 色散位移光纤中的四波混频 | 第65-68页 |
3.2.1 色散位移光纤介绍 | 第66页 |
3.2.2 DSF四波混频实验设置 | 第66-67页 |
3.2.3 DSF四波混频实验结果 | 第67-68页 |
3.3 多路复用偏振纠缠源 | 第68-71页 |
3.3.1 偏振纠缠实验装置 | 第68-69页 |
3.3.2 实验原理介绍 | 第69页 |
3.3.3 纠缠源质量验证 | 第69-71页 |
3.4 多路复用Time-bin纠缠光源 | 第71-75页 |
3.4.1 Time-bin纠缠实验装置和理论分析 | 第71-73页 |
3.4.2 Time-bin纠缠光源特性检测 | 第73-75页 |
3.5 DSF关联光子源的其他参数 | 第7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第4章 两个独立全光纤多通道光子纠缠源的HOM干涉 | 第82-96页 |
4.1 引言 | 第82-83页 |
4.1.1 研究背景和发展现状 | 第82-83页 |
4.1.2 我们的工作 | 第83页 |
4.2 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 | 第83-88页 |
4.2.1 Hong-Ou-Mandel干涉理论 | 第83-85页 |
4.2.2 基于DSF中自发四波混频过程的关联光子光谱纯度理论 | 第85-86页 |
4.2.3 相关函数的模拟结果 | 第86-88页 |
4.3 实验装置设置和测量结果 | 第88-90页 |
4.3.1 实验光路设置 | 第88-89页 |
4.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9-9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第5章 基于芯片基硅纳米线的多路复用纠缠光源 | 第96-116页 |
5.1 硅纳米线纠缠光源简介 | 第96-97页 |
5.1.1 研究背景 | 第96页 |
5.1.2 发展现状 | 第96-97页 |
5.1.3 本章主要工作 | 第97页 |
5.2 硅纳米线多路复用时间-能量纠缠光源 | 第97-101页 |
5.2.1 时间-能量纠缠实验光路设置和简要理论介绍 | 第98-99页 |
5.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9-101页 |
5.3 硅纳米线多路复用Time-bin纠缠光源 | 第101-105页 |
5.3.1 Time-bin纠缠光源实验光路设置和简要理论介绍 | 第101-103页 |
5.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03-105页 |
5.4 硅纳米线多路复用偏振纠缠光源 | 第105-107页 |
5.4.1 偏振纠缠光源实验光路设置和简要理论介绍 | 第105-106页 |
5.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06-107页 |
5.5 一些补充数据 | 第107-10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6页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16-11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8-120页 |
致谢 | 第120-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