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频器矢量校准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混频器测量的原理及难点 | 第17-25页 |
2.1 混频器概述 | 第17-19页 |
2.2 混频器的小信号模型 | 第19-21页 |
2.3 混频器的测量原理 | 第21-24页 |
2.4 混频器测量面临的难点 | 第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互易混频器矢量表征算法的研究 | 第25-38页 |
3.1 互易混频器表征算法的研究 | 第25-30页 |
3.1.1 混频器的互易特性 | 第25页 |
3.1.2 互易混频器表征算法的研究 | 第25-26页 |
3.1.3 互易混频器表征算法推导 | 第26-29页 |
3.1.4 相位响应平方根的计算 | 第29-30页 |
3.2 互易混频器表征算法的仿真验证 | 第30-33页 |
3.3 互易性对表征结果的影响 | 第33-37页 |
3.3.1 幅度非互易对表征结果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2 相位非互易对表征结果的影响 | 第35-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混频器矢量校准算法的关键技术研究 | 第38-58页 |
4.1 矢量校准算法概述 | 第38-39页 |
4.2 混频器矢量校准算法的研究 | 第39-44页 |
4.2.1 混频器矢量校准算法的推导 | 第39-43页 |
4.2.2 群时延的计算 | 第43-44页 |
4.3 混频器矢量校准算法的仿真验证 | 第44-55页 |
4.3.1 矢量表征算法的仿真验证 | 第44-49页 |
4.3.2 负载失配造成的误差分析 | 第49-54页 |
4.3.3 负载失配引入的误差修正 | 第54-55页 |
4.4 特殊混频器测试 | 第55-57页 |
4.4.1 固定中频混频器测试 | 第55-56页 |
4.4.2 嵌入式本振混频器测试 | 第56-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混频器矢量校准算法的实验验证 | 第58-70页 |
5.1 混频器的测试步骤 | 第58-59页 |
5.2 测试结果分析 | 第59-62页 |
5.2.1 校准混频器表征的实验结果 | 第60页 |
5.2.2 矢量校准算法的实验验证 | 第60-62页 |
5.3 混频器矢量校准算法误差分析 | 第62-69页 |
5.3.1 误差分析 | 第62页 |
5.3.2 校准混频器幅度非互易造成的误差 | 第62-65页 |
5.3.3 校准混频器相位非互易性造成的误差 | 第65-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总结 | 第70页 |
6.2 问题与展望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附录 | 第76-79页 |
1.互易混频器算法仿真 | 第76-77页 |
2.混频器矢量校准算法仿真 | 第77-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