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物理学论文

长期不同施肥及产胞外多糖菌株对土壤团聚体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影响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文献综述第12-24页
    1 土壤团聚体第12-14页
        1.1 土壤团聚体的定义与作用第12页
        1.2 土壤团聚体的分级第12-13页
        1.3 土壤团聚体的分布与稳定性相关指标第13-14页
        1.4 土壤团聚体的形成第14页
    2 影响土壤团聚体分布与稳定的因素第14-18页
        2.1 施肥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第14-17页
        2.2 土壤动物、微生物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第17页
        2.3 耕作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第17-18页
        2.4 有机质对团聚体的影响第18页
    3 微生物多糖对土壤团聚体形成的影响第18-19页
    4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第19-20页
        4.1 团聚体的微生物多样性第19页
        4.2 施肥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第19-20页
    5 分子生物学技术第20页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7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1-24页
        7.1 研究内容第21-22页
        7.2 技术路线第22-24页
第一章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团聚体的影响第24-3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4-28页
        1.1 材料第24-26页
        1.2 方法第26-28页
        1.3 数据处理第2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8-35页
        2.1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稳定性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第28-30页
        2.2 长期不同施肥对红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第30-31页
        2.3 长期不同施肥对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中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第31-32页
        2.4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不同粒径大团聚体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第32-33页
        2.5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不同粒径红壤中主要矿物组成的影响第33-35页
    3 讨论第35-36页
    4 小结第36-38页
第二章 长期施肥对红壤团聚体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第38-5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8-43页
        1.1 材料第38页
        1.2 方法第38-43页
        1.3 数据处理第4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3-55页
        2.1 细菌群落多样性变化第43-45页
        2.2 真菌群落多样性变化第45-47页
        2.3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团聚体的微生物丰度的影响第47-51页
        2.4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稳定性大团聚体酶活性的影响第51-55页
    3 讨论第55-56页
    4 小结第56-58页
第三章 产胞外多糖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最适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第58-7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8-62页
        1.1 菌种筛选的土壤来源第58页
        1.2 培养基第58页
        1.3 菌种筛选第58-59页
        1.4 形态特征的观察第59页
        1.5 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第59-60页
        1.6 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第60页
        1.7 胞外多糖(EPS)含量的测定方法第60页
        1.8 不同培养条件对菌株NJAU003的生长与产EPS的影响第60-61页
        1.9 数据处理第61-6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2-72页
        2.1 NJAU003菌株的形态第62页
        2.2 菌株16S rRNA基因的同源性分析第62-64页
        2.3 菌株NJAU003的生长曲线第64-65页
        2.4 菌株NJAU003产EPS的能力第65-66页
        2.5 不同培养条件下菌NJAU003的生长特性和产EPS能力第66-72页
    3 讨论第72-73页
    4 小结第73-74页
第四章 不同施肥措施和接种菌株NJAU003及EPS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第74-8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4-77页
        1.1 供试材料第74-75页
        1.2 实验方法第75-76页
        1.3 数据处理第76-77页
    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7-83页
        2.1 土壤培育前期菌株NJAU003的含量统计第77页
        2.2 土壤多糖含量的变化第77-78页
        2.3 有机质含量的变化第78-79页
        2.4 不同土培处理下土壤各粒径团聚体含量第79-80页
        2.5 不同处理对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第80-82页
        2.6 相关性分析第82-83页
    3 讨论第83-84页
    4 小结第84-86页
全文总结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8页
附录第98-102页
作者简介第102-104页
硕士在读期间已(待)发表的论文第104-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烟草促生菌的筛选及生物学效应
下一篇:施用有机肥和产胞外多聚物菌株在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及生物活性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