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对抗式侦查程序的构建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对抗式侦查程序的理论解读 | 第11-23页 |
一、侦查程序的一般理论 | 第11-15页 |
(一) 侦查程序的内涵界定 | 第11-12页 |
(二) 侦查程序的价值 | 第12-14页 |
(三) 侦查程序与侦查模式的关系 | 第14-15页 |
二、对抗式侦查程序的概念与特征 | 第15-19页 |
(一) 对抗式侦查程序的概念 | 第15-16页 |
(二) 对抗式侦查程序的特征 | 第16-19页 |
三、对抗式侦查程序的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一) 权力制约理论 | 第20页 |
(二) 人权保障理论 | 第20-21页 |
(三) 正当程序理论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我国现行侦查程序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23-33页 |
一、我国现行侦查程序存在的问题 | 第23-29页 |
(一) 侦查权缺乏有效监督 | 第23-24页 |
(二) 犯罪嫌疑人的诉讼主体地位没有保障 | 第24-26页 |
(三) 犯罪嫌疑人缺少有效的救济手段 | 第26页 |
(四) 律师在侦查阶段参与的范围和发挥的作用有限 | 第26-27页 |
(五) 程序违法制裁机制不健全 | 第27-29页 |
二、我国现行侦查程序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29-33页 |
(一) 传统"权力本位"观念的影响深厚 | 第29-30页 |
(二) 侦查程序相关理论研究薄弱 | 第30-31页 |
(三) 侦查程序立法过于简略可操作性差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构建我国对抗式侦查程序应遵循的原则 | 第33-36页 |
一、统一规划分步推进原则 | 第33-34页 |
二、有效侦查与程序控制动态平衡原则 | 第34页 |
三、诉讼关照原则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构建我国对抗式侦查程序的若干设想 | 第36-45页 |
一、赋予辩护方调查取证的权利 | 第36-37页 |
(一) 赋予辩护方任意性调查取证权 | 第36-37页 |
(二) 赋予辩护方申请调查取证权 | 第37页 |
二、赋予犯罪嫌疑人默示沉默权 | 第37-39页 |
(一) 类型选择采默示的沉默权 | 第37-38页 |
(二) 对沉默权加以必要的限制 | 第38-39页 |
三、制定强制措施的适用标准 | 第39-42页 |
(一) 规定各种强制措施的适用条件 | 第40页 |
(二) 规定各种强制措施的最低适用刑罚 | 第40-41页 |
(三) 规定强制措施的有关期限 | 第41-42页 |
四、建立侦查法官制度 | 第42-45页 |
(一) 组建侦查法官队伍 | 第42-43页 |
(二) 确定侦查法官的权责 | 第43-45页 |
第五章 对抗式侦查程序相关配套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 第45-49页 |
一、完善侦查程序违法制裁机制 | 第45-47页 |
(一) 完善程序违法的实体性制裁机制 | 第45-46页 |
(二) 完善程序违法的程序性制裁机制 | 第46-47页 |
二、建立律师执业权利的配套保障机制 | 第47-49页 |
(一) 建立律师执业权利侵权救济机制 | 第47-48页 |
(二) 建立律师人身权利特殊保护制度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