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1.1 引言 | 第14页 |
1.2 漆酶的来源 | 第14页 |
1.3 漆酶的催化氧化反应机理 | 第14-15页 |
1.4 漆酶的固态发酵生产 | 第15-16页 |
1.5 漆酶在有机污染物降解中的应用 | 第16-21页 |
1.5.1 农药 | 第16-18页 |
1.5.2 纺织印染废水 | 第18-19页 |
1.5.3 石油类污染物 | 第19页 |
1.5.4 多环芳烃 | 第19-20页 |
1.5.5 城市生活废水 | 第20-21页 |
1.6 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简介 | 第21页 |
1.7 除草剂异丙隆简介 | 第21-22页 |
1.8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T.versicolor固态发酵产漆酶 | 第23-34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2.2.1 菌种 | 第23页 |
2.2.2 培养基 | 第23-24页 |
2.2.2.1 PDA斜面培养基 | 第23页 |
2.2.2.2 种子培养基 | 第23-24页 |
2.2.2.3 固态发酵培养基 | 第24页 |
2.2.3 试剂 | 第24页 |
2.2.4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4页 |
2.2.5 培养条件 | 第24-25页 |
2.2.5.1 种子培养 | 第24-25页 |
2.2.5.2 固态发酵培养 | 第25页 |
2.2.6 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2.2.6.1 还原糖测定 | 第25-26页 |
2.2.6.2 漆酶活力的测定(ABTS法) | 第26页 |
2.2.6.3 固体酶曲中漆酶活力测定 | 第2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6-33页 |
2.3.1 木质纤维废弃物对T.versicolor固态发酵产漆酶的影响 | 第26-28页 |
2.3.2 培养基初始pH值对产酶的影响 | 第28页 |
2.3.3 发酵温度对产酶的影响 | 第28-29页 |
2.3.4 培养基含水量对产酶的影响 | 第29-30页 |
2.3.5 葡糖糖含量对产酶的影响 | 第30-31页 |
2.3.6 接种量对产酶的影响 | 第31-32页 |
2.3.7 固态发酵产漆酶进程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T.versicolor漆酶对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的降解研究 | 第34-46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3.2.1 试剂 | 第34-35页 |
3.2.1.1 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 | 第34-35页 |
3.2.1.2 双酚A溶液的配置 | 第35页 |
3.2.1.3 介体溶液的配置 | 第35页 |
3.2.2 漆酶粗酶液的制备 | 第35页 |
3.2.3 漆酶活力的测定 | 第35页 |
3.2.4 双酚A浓度的测定方法 | 第35-36页 |
3.2.5 漆酶对双酚A的降解实验 | 第36页 |
3.2.6 双酚A降解率的计算 | 第36页 |
3.2.7 漆酶相对活性的计算 | 第3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4页 |
3.3.1 反应时间和漆酶的添加量对漆酶降解双酚A的影响 | 第36-38页 |
3.3.2 pH对漆酶降解双酚A的影响 | 第38页 |
3.3.3 温度对漆酶降解双酚A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4 转速对漆酶降解双酚A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5 介体对漆酶降解双酚A的影响 | 第40-42页 |
3.3.6 金属离子对漆酶降解双酚A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7 有机化合物对漆酶降解双酚A的影响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T.versicolor固态发酵产漆酶与双酚A降解的协同反应过程研究 | 第46-53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6-48页 |
4.2.1 菌种 | 第46页 |
4.2.2 培养基 | 第46-47页 |
4.2.2.1 PDA斜面培养基 | 第46页 |
4.2.2.2 种子培养基 | 第46-47页 |
4.2.2.3 固态发酵培养基 | 第47页 |
4.2.3 种子培养 | 第47页 |
4.2.4 固态发酵产漆酶与双酚A降解的协同反应 | 第47页 |
4.2.5 分析方法 | 第47-48页 |
4.2.5.1 双酚A浓度测定 | 第47-48页 |
4.2.5.2 漆酶活力测定 | 第4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1页 |
4.3.1 T.versicolor固态发酵产漆酶与双酚A降解同步化的时间进程 | 第48-49页 |
4.3.2 pH对T.versicolor降解双酚A的影响 | 第49页 |
4.3.3 金属离子对T.versicolor降解双酚A的影响 | 第49-50页 |
4.3.4 介体对T.versicolor降解双酚A的影响 | 第50-51页 |
4.3.5 漆酶降解双酚A与T.versicolor降解双酚A的比较 | 第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T.versicolor漆酶介体系统对除草剂异丙隆的降解研究 | 第53-68页 |
5.1 引言 | 第53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53-56页 |
5.2.1 试剂 | 第53-54页 |
5.2.1.1 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 | 第53页 |
5.2.1.2 异丙隆溶液的配置 | 第53-54页 |
5.2.1.3 介体溶液的配置 | 第54页 |
5.2.2 漆酶粗酶液的制备 | 第54页 |
5.2.3 漆酶活力的测定 | 第54页 |
5.2.4 异丙隆浓度的测定方法 | 第54页 |
5.2.5 漆酶对异丙隆的降解实验 | 第54-55页 |
5.2.5.1 不同浓度漆酶对异丙隆的降解 | 第54-55页 |
5.2.5.2 介体对漆酶降解异丙隆的影响 | 第55页 |
5.2.6 漆酶-HBT系统对异丙隆的降解实验 | 第55页 |
5.2.7 漆酶稳定性的测定 | 第55页 |
5.2.8 GC-MC测定异丙隆降解产物 | 第55-56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6-67页 |
5.3.1 T.versicolor漆酶对异丙隆的降解 | 第56页 |
5.3.2 介体对漆酶降解异丙隆的影响 | 第56-58页 |
5.3.3 介体对漆酶稳定性的影响 | 第58-59页 |
5.3.4 pH对漆酶-HBT系统降解异丙隆的影响 | 第59-60页 |
5.3.5 温度对漆酶-HBT系统降解异丙隆的影响 | 第60-61页 |
5.3.6 金属离子对漆酶-HBT系统降解异丙隆的影响 | 第61-62页 |
5.3.7 聚乙二醇(PEG)对漆酶-HBT系统降解异丙隆的影响 | 第62-65页 |
5.3.7.1 在不同浓度HBT条件下,PEG对漆酶降解异丙隆的影响 | 第62-63页 |
5.3.7.2 在不同pH条件下,PEG对漆酶介体系统降解异丙隆的影响 | 第63-64页 |
5.3.7.3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PEG对漆酶-HBT系统降解异丙隆的影响 | 第64-65页 |
5.3.8 漆酶-HBT系统降解异丙隆反应机理分析 | 第65-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8-70页 |
6.1 结论 | 第68-69页 |
6.2 建议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0页 |
作者简历 | 第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