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油菜籽(芸薹)论文

倍增CO2浓度对油菜光合碳代谢、氮素吸收利用及中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2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8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8-30页
        1.2.1 CO_2浓度升高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第19-24页
        1.2.2 CO_2浓度升高对植物氮代谢的影响第24-27页
        1.2.3 CO_2升高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第27-28页
        1.2.4 CO_2升高对中微量元素吸收累积的影响第28-30页
    1.3 研究目标、内容、技术路线第30-32页
        1.3.1 研究目标第30页
        1.3.2 研究内容第30-31页
        1.3.3 技术路线第31-32页
第二章 倍增CO_2浓度对油菜光合碳代谢的影响第32-53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2-36页
        2.1.1 试验材料第32页
        2.1.2 试验设计第32-33页
        2.1.3 试验地点第33页
        2.1.4 测定方法第33-36页
    2.2 试验结果第36-47页
        2.2.1 倍增CO_2浓度对油菜叶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的影响第36页
        2.2.2 倍增CO_2浓度对油菜叶片Rubisco活性的影响第36-37页
        2.2.3 倍增CO_2浓度对油菜RuBP(核酮糖-1,5-二磷酸)再生的影响第37页
        2.2.4 倍增CO_2浓度对油菜光能利用特性的影响第37-40页
        2.2.5 倍增CO_2浓度对油菜CO_2利用特性的影响第40-42页
        2.2.6 倍增CO_2浓度对油菜光合速率的影响第42-43页
        2.2.7 倍增CO_2浓度对油菜叶片叶绿体结构的影响第43-44页
        2.2.8 倍增CO_2浓度对油菜叶片和根系PEPC和CS活性的影响第44-46页
        2.2.9 倍增CO_2浓度对油菜子粒产量的影响第46-47页
    2.3 讨论第47-52页
        2.3.1 倍增CO_2浓度对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的影响第47页
        2.3.2 倍增CO_2浓度对Rubisco活性及CO_2羧化能力的影响第47-50页
        2.3.3 倍增CO_2浓度对光能和CO_2利用特性的影响第50-51页
        2.3.4 倍增CO_2浓度对油菜PEPC和CS的影响第51页
        2.3.5 倍增CO_2浓度对油菜叶绿体结构的影响第51-52页
    2.4 小结第52-53页
第三章 倍增CO_2浓度对油菜氮素吸收、分配与再分配的影响第53-66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53-55页
        3.1.1 试验材料第53页
        3.1.2 试验设计第53-54页
        3.1.3 试验地点第54页
        3.1.4 采样及测定方法第54-55页
        3.1.5 数据处理和相关参数的计算第55页
    3.2 试验结果第55-62页
        3.2.1 CO_2浓度升高对油菜干物质累积的影响第55-57页
        3.2.2 CO_2浓度升高对油菜氮素吸收的影响第57页
        3.2.3 CO_2浓度升高对油菜氮素分配的影响第57-60页
        3.2.4 CO_2浓度升高对抽薹期吸收的氮素转运和损失的影响第60-61页
        3.2.5 CO_2浓度升高对油菜氮素生理效率的影响第61-62页
    3.3 讨论第62-64页
    3.4 小结第64-66页
第四章 倍增CO_2浓度对油菜韧皮部汁液碳氮物质成分的影响第66-72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66-67页
        4.1.1 试验材料第66页
        4.1.2 试验设计第66页
        4.1.3 试验地点第66页
        4.1.4 采样测定与计算方法第66-67页
    4.2 试验结果第67-70页
        4.2.1 CO_2浓度升高对韧皮部汁液铵态氮的影响第67页
        4.2.2 CO_2浓度升高对韧皮部汁液硝态氮的影响第67-68页
        4.2.3 CO_2浓度升高对韧皮部汁液游离氨基酸的影响第68-69页
        4.2.4 CO_2浓度升高对韧皮部汁液可溶性蛋白的影响第69页
        4.2.5 CO_2浓度升高对韧皮部汁液可溶性糖的影响第69-70页
        4.2.6 CO_2浓度升高对韧皮部汁液有机酸的影响第70页
    4.3 讨论第70-71页
    4.4 小结第71-72页
第五章 倍增CO_2浓度对油菜叶片激素含量的影响第72-78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72页
        5.1.1 试验材料第72页
        5.1.2 试验设计第72页
        5.1.3 试验地点第72页
        5.1.4 样品的采集第72页
        5.1.5 测定方法第72页
    5.2 试验结果第72-75页
        5.2.1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激素含量的影响第73-74页
        5.2.2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激素含量比值的影响第74-75页
    5.3 讨论第75-77页
    5.4 小结第77-78页
第六章 倍增CO_2浓度对油菜根系分泌物的影响第78-85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78-79页
        6.1.1 试验材料第78页
        6.1.2 试验设计第78页
        6.1.3 试验地点第78页
        6.1.4 测定方法第78-79页
    6.2 试验结果第79-83页
        6.2.1 CO_2浓度升高对根系分泌物铵态氮含量的影响第79页
        6.2.2 CO_2浓度升高对根系分泌物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第79-80页
        6.2.3 CO_2浓度升高对根系分泌物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第80页
        6.2.4 CO_2浓度升高对根系分泌物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第80-81页
        6.2.5 CO_2浓度升高对根系分泌物总氮含量的影响第81页
        6.2.6 CO_2浓度升高对根系分泌物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第81-82页
        6.2.7 CO_2浓度升高对根系分泌物有机酸含量的影响第82页
        6.2.8 CO_2浓度升高对根系分泌物总碳含量的影响第82-83页
    6.3 讨论第83-84页
    6.4 小结第84-85页
第七章 倍增CO_2浓度和供氮水平对油菜中、微量元素吸收、转运的影响第85-95页
    7.1 材料与方法第85-86页
        7.1.1 试验材料第85页
        7.1.2 试验设计第85页
        7.1.3 试验地点第85页
        7.1.4 测定方法第85页
        7.1.5 相关计算公式第85-86页
    7.2 结果与分析第86-92页
        7.2.1 倍增CO_2浓度对油菜中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第86-87页
        7.2.2 倍增CO_2浓度对油菜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第87-88页
        7.2.3 倍增CO_2浓度对油菜器官中、微量元素分布的影响第88-89页
        7.2.4 倍增CO_2浓度对油菜离子选择性运输系数的影响第89-92页
    7.3 讨论第92-93页
    7.4 小结第93-95页
第八章 总结第95-99页
    8.1 主要结论第95-97页
        8.1.1 油菜光合作用对倍增CO_2浓度的响应第95页
        8.1.2 倍增CO_2浓度对油菜氮素吸收和分配的影响第95-96页
        8.1.3 倍增CO_2浓度对油菜无机氮(NO_3~-、NH_4~+)、有机氮(可溶性蛋白)和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从地上部到地下部转运的影响第96页
        8.1.4 倍增CO_2浓度对油菜激素含量的影响第96页
        8.1.5 倍增CO_2浓度对油菜根系分泌物的影响第96-97页
        8.1.6 倍增CO_2浓度对油菜微量元素转运分配的影响第97页
    8.2 主要创新点第97-98页
    8.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22页
致谢第122-12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能值分析的我国花生生产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
下一篇:我国农村金融企业社会责任及其践行研究--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