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2-14页 |
| 引言 | 第14-17页 |
| 第一部分 针刺改善癌性厌食恶病质的Ⅰ期临床试验:安全性及可行性研究 | 第17-30页 |
| 1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2.1 研究设计 | 第17页 |
| 2.2 受试者来源 | 第17页 |
| 2.3 受试者诊断、纳入与排除 | 第17-18页 |
| 2.4 干预措施 | 第18页 |
| 2.5 安全及疗效指标 | 第18-19页 |
| 2.6 中止及严重不良事件的处理 | 第19页 |
| 3 统计方法 | 第19页 |
| 4 研究结果 | 第19-28页 |
| 4.1 受试者基本情况 | 第19-22页 |
| 4.2 试验完成情况 | 第22-23页 |
| 4.3 安全指标统计结果 | 第23-26页 |
| 4.4 疗效指标结果 | 第26-28页 |
| 5 讨论 | 第28-29页 |
| 6 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二部分 针刺改善癌性恶病质综合征的Ⅱ期临床研究: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 第30-108页 |
| 1 研究目的 | 第30页 |
| 2 研究对象 | 第30-32页 |
| 2.1 受试者来源及招募 | 第30页 |
| 2.2 受试者的选择 | 第30-31页 |
| 2.3 研究病例中止标准 | 第31-32页 |
| 2.4 剔除与脱落标准 | 第32页 |
| 2.5 剔除与脱落处理 | 第32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32-52页 |
| 3.1 研究设计类型 | 第32-33页 |
| 3.2 样本量的估算及依据 | 第33页 |
| 3.3 随机方法 | 第33-34页 |
| 3.4 盲法的设计与实施 | 第34-35页 |
| 3.5 对照 | 第35-36页 |
| 3.6 研究流程图 | 第36-37页 |
| 3.7 干预方案 | 第37-40页 |
| 3.8 观察及评估指标 | 第40-43页 |
| 3.9 伦理学原则 | 第43-44页 |
| 3.10 临床研究质量控制 | 第44-46页 |
| 3.11 依从性及其保证 | 第46页 |
| 3.12 不良事件与处置策略 | 第46-48页 |
| 3.13 临床试验方案注册 | 第48-49页 |
| 3.14 数据录入与管理 | 第49-50页 |
| 3.15 统计学分析 | 第50-52页 |
| 4 结果 | 第52-77页 |
| 4.1 临床试验入组及完成情况 | 第52-55页 |
| 4.2 基线分析 | 第55-63页 |
| 4.3 结局指标结果 | 第63-73页 |
| 4.4 相关性研究结果 | 第73-74页 |
| 4.5 安全性及依从性结果 | 第74-77页 |
| 5 讨论 | 第77-107页 |
| 5.1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第77-84页 |
| 5.2 中医学对该病的认识 | 第84-87页 |
| 5.3 针灸治疗CACS临床研究现状和质量评价 | 第87-89页 |
| 5.4 针灸临床试验设计 | 第89-100页 |
| 5.5 关于结果的分析讨论 | 第100-105页 |
| 5.6 关于安全性和依从性 | 第105-107页 |
| 6 小结 | 第107-108页 |
| 结论 | 第108-109页 |
| 创新和特色 | 第109-110页 |
| 问题与展望 | 第110-111页 |
| 致谢 | 第111-11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2-123页 |
| 附件1:综述 | 第123-1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0-135页 |
| 附件2:量表及授权 | 第135-141页 |
| 附件3:知情同意书 | 第141-143页 |
| 附件4:论文发表情况 | 第143-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