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4+5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与现状第9-10页
    1.3 研究内容第10-11页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11页
    1.5 完成工作量第11-13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3-23页
    2.1 研究区位置第13页
    2.2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第13-15页
    2.3 盆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及其特征第15-16页
    2.4 地层划分及沉积演化第16-18页
    2.5 研究区长4+5段小层划分第18-23页
第三章 储层沉积学特征第23-43页
    3.1 沉积物源分析第23-24页
    3.2 凝灰物质来源分析第24-25页
    3.3 沉积相类型第25-30页
        3.3.1 沉积相展布特征第25-28页
        3.3.2 沉积微相纵向演化特征第28-30页
    3.4 储层岩石学特征第30-43页
        3.4.1 碎屑物组分特征第30-36页
        3.4.2 填隙物组分特征第36-43页
第四章 储层孔、吼类型及物性特征第43-53页
    4.1 孔隙类型第43-47页
        4.1.1 原生孔隙第43-45页
        4.1.2 次生孔隙第45-47页
    4.2 吼道类型第47-48页
    4.3 孔隙结构特征第48-51页
    4.4 储层物性特征第51-53页
        4.4.1 储层孔隙度、渗透率特征第51页
        4.4.2 孔隙度-渗透率相关性第51-53页
第五章 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第53-68页
    5.1 破坏性成岩作用第53-58页
        5.1.1 压实(压溶)作用第53-54页
        5.1.2 胶结作用第54-58页
    5.2 建设性的成岩作用第58-61页
        5.2.1 抗压实作用第58-59页
        5.2.2 溶解(溶蚀)作用第59-60页
        5.2.3 破裂作用第60-61页
    5.3 绿泥石胶结第61-68页
        5.3.1 环边绿泥石膜与储层的关系第61-63页
        5.3.2 绿泥石地温计第63-68页
第六章 储层储集性能的主控因素第68-76页
    6.1 沉积作用是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地质基础第68-70页
        6.1.1 沉积微相对储层储集性能的影响第68页
        6.1.2 储层物质组构对储层储集性能的影响第68-70页
    6.2 成岩作用对储层储集性能的影响第70-71页
        6.2.1 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对储层储集性能的影响第70-71页
        6.2.2 溶蚀作用对储层储集性能的影响第71页
    6.3 裂缝对储层储集性能的影响第71-73页
        6.3.1 构造缝对储层储集性能的影响第71-73页
        6.3.2 成岩缝对储层储集性能的影响第73页
    6.4 凝灰物质对储层储集性能的影响第73-74页
    6.5 优质储层储集性能的主控因素第74-76页
结论与认识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川盆地早白垩世红层磁倾角偏低问题研究
下一篇:准噶尔盆地火烧山地区平地泉组凝灰质烃源岩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