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其他论文

云南边境地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研究--以临沧市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9-20页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11页
        (一)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和文献评述第11-16页
        (一)国外研究综述第11-13页
        (二)国内研究综述第13-15页
        (三)国内外文献评述第15-16页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第16-18页
        (一)研究思路第16-17页
        (二)研究方法第17-18页
    四、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18-20页
        (一)研究内容第18页
        (二)研究的创新点第18-20页
第一章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概述和理论基础第20-27页
    第一节 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概述第20-23页
        一、社会组织概述第20-22页
        二、社会治理概述第22-23页
    第二节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学理基础第23-24页
        一、治理理论第23-24页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第24页
    第三节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必要性第24-27页
        一、社会治理理念与方式的嬗变要求第24-25页
        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作用突出第25-27页
第二章 临沧市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现状第27-41页
    第一节 临沧市社会组织现状第27-33页
        一、临沧市概况第27页
        二、临沧市社会组织发展特点第27-33页
    第二节 临沧市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作用和功能分析第33-38页
        一、慈善公益发展方面第33-34页
        二、提供公共服务缓解政府压力方面第34-35页
        三、形成公民社会方面第35-36页
        四、培育公民精神方面第36-37页
        五、促进临沧市经济发展方面第37页
        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解决就业问题方面第37-38页
    第三节 临沧市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分析第38-41页
        一、开展公益服务活动第38-39页
        二、社会组织会员互助合作第39页
        三、购买公共服务第39-40页
        四、政府鼓励引导社会组织第40-41页
第三章 临沧市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41-53页
    第一节 临沧市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41-47页
        一、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政策力度弱且不完善第41-44页
        二、资金缺乏且筹资能力不强第44页
        三、没有正确认知、处理社会组织与政府关系第44-45页
        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公信力弱第45页
        五、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合作平台建设不完善第45-46页
        六、临沧市社会组织人力资源缺乏第46-47页
    第二节 临沧市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7-53页
        一、对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认知不足、理念不完善第47-49页
        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能力不足第49-50页
        三、政府、社会组织、社会的合作平台尚未建立第50-51页
        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机制不完善第51-53页
第四章 完善临沧市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对策第53-65页
    第一节 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第53-55页
        一、树立社会治理理念第53-54页
        二、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第54-55页
        三、社会组织要加强自身宣传,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第55页
    第二节 提高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能力第55-59页
        一、政府大力扶持,拓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途径第55-57页
        二、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第57页
        三、培育是提高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能力必经之路第57-59页
    第三节 创新参与方式——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枢纽化第59-61页
        一、枢纽型社会组织概述第59-60页
        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枢纽化的必要性分析第60页
        三、成立枢纽型的社会组织应该注意到的问题第60-61页
    第四节 完善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机制第61-65页
        一、完善监督机制第61-62页
        二、完善评估激励机制第62-65页
结语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附录第70-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南省昌宁县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下一篇: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特色民族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以澜沧县惠民镇芒景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