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28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 第9-10页 |
1.3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 | 第10-11页 |
1.3.1 单层器件结构 | 第11页 |
1.3.2 双层器件结构 | 第11页 |
1.3.3 三层器件结构 | 第11页 |
1.3.4 多层器件结构 | 第11页 |
1.4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工作原理 | 第11-12页 |
1.5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参数 | 第12-13页 |
1.5.1 发光性能 | 第12-13页 |
1.5.2 电学性能 | 第13页 |
1.6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 第13-18页 |
1.6.1 电极材料 | 第13-14页 |
1.6.2 载流子传输材料 | 第14-16页 |
1.6.3 小分子荧光发光材料 | 第16-18页 |
1.7 基于三芳香胺基团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 第18-24页 |
1.8 基于三芳香胺基团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方法 | 第24-26页 |
1.8.1 卤代芳香族化合物和铜共热(Ullmann反应) | 第24-25页 |
1.8.2 钯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Buchwald-Hartig反应) | 第25-26页 |
1.9 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26-28页 |
第2章 基于三芳胺衍生物的新型空穴传输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 第28-40页 |
2.1 引言 | 第28-2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9-34页 |
2.2.1 测试仪器和试剂 | 第29页 |
2.2.2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 第29-30页 |
2.2.3 目标化合物及中间体的合成 | 第30-34页 |
2.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34-39页 |
2.3.1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 第34页 |
2.3.2 目标化合物的表征及热稳定性 | 第34-37页 |
2.3.3 目标化合物的电化学测试 | 第37-39页 |
2.4 结论 | 第39-40页 |
第3章 基于芴桥双三芳胺的新型空穴传输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 第40-48页 |
3.1 目标化合物及中间体的合成 | 第41-44页 |
3.1.1 中间体2-1的合成 | 第41页 |
3.1.2 中间体2-2的合成 | 第41-42页 |
3.1.3 中间体2-3的合成 | 第42页 |
3.1.4 中间体2-4的合成 | 第42-43页 |
3.1.5 目标化合物6的合成 | 第43页 |
3.1.6 目标化合物7的合成 | 第43-44页 |
3.1.7 目标化合物8的合成 | 第44页 |
3.2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44-47页 |
3.2.1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 第44页 |
3.2.2 目标化合物的表征及热稳定性 | 第44-46页 |
3.2.3 目标化合物的电化学测试 | 第46-4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总结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图 | 第51-60页 |
致谢 | 第60页 |